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十八) | 振兴乡村经济,从青山到“金山”

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5日 17:48:37 | 访问量:

浙江外国语学院赴

宁波市象山县茅洋乡

白岩下村小分队

团队介绍

实践地点

宁波市象山县

茅洋乡白岩下村

指导教师

教育学院屠筱青

实践队员

陈人晨18小教1班

张馨予18小教4班

张欣怡18小教4班

实践经历

2020年7月16日,浙江外国语学院赴宁波市象山县茅洋乡白岩下村小分队展开了为期四天的调研,了解乡村振兴的事迹以及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活动之前,成员们查阅了一些资料并联系了村干部为实践做准备。为了更好地落实实践工作,成员们也准备了垃圾分类宣传单和环卫垃圾钳等工具。

采访白岩下村胡书记

小队对白岩下村的胡凯书记进行了采访。胡书记为茅洋小队的队员们介绍了近年来当地的发展情况以及推进强村富民的实践经验。据胡书记介绍,在目睹了其他乡村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后,胡书记和其他的村干部决定借鉴其他乡村建设的优秀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利用村民众筹的方法争取让整个村的人们一起富起来。这种方法在治理乡村方面比较新颖并吸引了一部分村民的兴趣,但同时也遭到了一些质疑。原先白岩下村的村民以养猪为主要收入来源,所得较少,而发展旅游业能带来更高的收入,所以必须进行转变。虽然白岩下村的旅游业资源比较匮乏,但是胡书记外出调研,去往各地考察并借鉴经验,最终敲定了依山修建玻璃栈道的方案。最困难的还是资金的问题,不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一年的大胆尝试,并且在胡书记对比较保守的村民的劝导和希望让大家共同富裕的劝说下,也在玻璃栈道修建一年后不但回了本而且收获了利润的双赢成果中,一些村民们由原先的质疑转变成积极投资投股。在讲述的过程中,胡书记的亲切和耐心让成员们深受感动和鼓舞。

拾取山中垃圾

在振兴乡村的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值得人们重视。努力得到金山银山,也要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为了给白岩下村的环境做出贡献,成员们来到了当地的山上,在村里景区一边参观,一边捡拾地上的垃圾,山路时而缓时而陡,队员们只管闷头苦干,认真工作。根据最后统计,小队拾取的垃圾中大多都是烟蒂与零食包装袋,然而其数量却不多,由此可见,保护环境的理念已经渐渐从人们口中过渡到了人们心里。据了解,当地年轻人也会自发去山道上捡拾垃圾。小队成员认为,这样的做法很好地践行了绿水青山的理念。村书记指出,“我们是靠环境发家致富的,更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特色,让村民住得安心,也让游客玩的放心,更要让环境本身舒心。”小分队成员认为,不同于其他乡村为了振兴就大搞工业的做法,白岩下村这种以环境为依托又返利给环境的互惠经济才是其他乡村应该学习借鉴的。

采访民宿老板

以上都是乡村中集体经济振兴的例子,成员们在参观时发现,村里还分布着各具特色的个体经济户。小队在采访民宿老板时得知,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民宿成为了游客游玩时必不可少的一个选项。旅客的日益增多使民宿经济成为了村里另一项主要收入来源,而民宿内的许多设施和装饰品都是心灵手巧的村里人亲手制作的,大多是就地取材,环保又便利。白岩下村的民宿各有千秋,但总体都是江湖写意风格,既有徽式建筑的典雅秀美,又有和式建筑的古朴清幽,推开窗,在花丛掩映间一觑灵山秀水的风采,不失为妙趣。探访结束后为了感谢民宿老板的耐心介绍与热情招待,成员们教了他们一些简单的酒店英语,并且赠送了关于酒店英语和环保的书籍,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拓展自己的产业,做得更好。

讲解垃圾分类

在参观时成员们发现,村里已经换上了四色分类的垃圾桶。虽然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会不定期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但是由于村民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以及经年累月形成的习惯,按分类要求做的村民并不常见,于是小队成员傍晚出发,沿路向遇见的老人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在村里分发垃圾分类宣传单,也与村里的小朋友一起学习垃圾分类手册,村民们十分好客,对成员们展示了极大的包容度。

在四天的实践活动中,小分队成员们充分感受到乡村经济的振兴对于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希望全国的乡村都能够初心不负,一步步走向繁荣!


文案| 实践团队

图片| 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