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学期给17级小语班学生上《外国文学选读》这门课。在讲到《荷马史诗》这部伟大的史诗作品时,我们一起探讨了史诗中非常特殊的一种比喻形式,即“荷马式比喻”。“荷马式比喻”因由荷马原创并在史诗中大量运用,为史诗增添了无数动人光彩,对后世影响深远,故而得名。这种比喻皆为复杂型明喻,都有比喻词,可以长达数行,表现一个自成一体的景观 ,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强烈的繁复性、动态性、审美性、通俗性等诸多特点。

《荷马史诗》是书写战争的史诗,也是书写英雄的史诗,这也不禁让我联想到当前的疫情。我们所经历的何尝不是一场战争?我们所听闻的何尝没有英雄?我们何不用自己的文字记录这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杀戮,却同样有英雄有苦难的战疫?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荷马式比喻”有更深切的理解,更为了让学生能用“史诗”记录下这一段历史,我在课上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请用‘荷马式比喻’写作一个跟此次疫情有关的诗句”。同学们上交的作业,使我非常触动,身处疫情之中,他们在感受、在观察、在反思、在愤慨、在同情、在敬佩,他们在用心记录。

他们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了这一个特殊的时期,我相信,这个特殊的时期也会因他们自己的书写,而变得于他们而言不一样。他们记录了疫情下人间的百态,人们的恐惧和希望,人性的卑劣与高尚,人类的痛苦悲伤与温情善良。
如果有一天,人们忘记这特殊的时期,忘记这惨痛的教训,但愿这些文字不会被遗忘。
程冠军诗云
不是所有的逆行都是犯规
不是所有的夜晚都能回家
不是所有的爱心都需要表白
不是所有的断肠人都在天涯
心有大爱,所以出发
以此致敬战疫中的逆行者

转眼就到了第三辑作品展示
一起来看17小教同学们用文字传达
对战疫英雄、天使的崇高敬意

他向组织递交
“无论生死,不计报酬”的请愿书,
有如被猎人逼至绝境的羚羊,
面前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悬崖,
对面是遥不可及的生存希望,
背后是冰冷无情的夺命猎枪,
它曾见识过猎人如何快速可怕地摧毁生命,
它也目睹了惊慌失措的同伴
在哀鸣之后掉下悬崖,
它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处境,
它选择了不退,选择了作为其它羚羊的跳板,
选择了自我燃烧生命后坠入悬崖;
李文亮医生也这样选择去疫情一线战斗,
直至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生命。
——17小教1班 陆扬
如同点燃篝火的那第一颗火星,
虽然微弱但依旧用尽全力燃烧自己,
将篝火点燃让光明降临,
吹响那声号角的人啊,
我们将永远铭记。
——17小教1班 蔡瑜洁
疫情面前,
医务人员用生命保护我们,
向死而生。
如同蚁群遇上山火,
为了保全子孙,
抱团呈球状滚出火海时
自愿站在最外层的蚂蚁。
——17小教2班 王艳萍
水太烫了等会儿喝
一个转身,病人已离世
这个大男孩终于放声痛哭
如同刚要露出阳光的天空
突然乌云密布,下起倾盆大雨
狂风骤雨,电闪雷鸣
本就快支撑不住的堤坝终于决了堤
潮水喷涌而出,气势汹汹,不可阻挡
最后还是归于平静,继续流向前方
他也这样平复了心情,又走上战场
——17小教2班 严勤洁
那些奔赴战役一线的逆行者们,
有如不畏艰难逆流而上的鱼儿,
它们奋力地摆动着双鳍,
汹涌的激流扑面而来,
尖利的碎石击打着身躯,
但它们毫无畏惧,
只管拼命地向前游、向前冲,
因为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那就是迎接下一道光明。
——17小教2班 王嘉璐
他们踏入最危险的漩涡,拿起手中的仪器
对抗着潜伏在无形之中的病毒。
如同搭起长弓的猎人闯进幽深葳蕤的密林,
黑暗中蛰伏的猛兽不知何时会突然跃起,
张开尖利的爪牙,给予你致命的攻击。
但猎人毫不畏惧。
他们是这块土地上最能与野兽抗衡的勇士,
必能斩杀危害无辜生灵的豺狼,
将笼罩密林的阴霾驱散。
医护人员也这样无畏地抗争着,
他们是长夜中指向光明的火种之一。
——17小教2班 俞晴
小小的x
x在危难来临之时含泪道别家人,
如同一束不顾一切想要照亮黑暗的光。
那束光忘记了,自己只有小小的光亮。
纵使黑暗要将光明吞没,
也要用尽全身力气散发光芒,
驱散寒冷与黑暗。
x就是这样在人群中逆向而行,
为的是献出自己小小的力量。
x在见证物资匮乏时倾其所有,
如同一滴想要滋润干涸土地的清澈甘甜的水。
那滴水忘记了,自己只是小小的一滴。
纵使它一落到地面就要消失,
也要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
为土地带来哪怕一点湿润。
x就是这样执拗地伸出双手,
为的是献出自己小小的力量。
x是小小的每一个人。
如同千千万万挣扎地活着的蝼蚁,
又如同托起黎明的太阳。
——17小教2班 潘佳冰
春天已到来
天使在人间
在阳光下
一切都会变好
一切都在变好

图片| 来源于网络
编者| 小学教育系 吴正阳老师
创作| 教育学院 17小教1、2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