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介绍
指导教师
陈锋
实践队员
教育学院
17小语1班 秦红森
17小语1班 刘凯霞
17小语1班 余先胜
17小语1班 苏钰潇
17小语1班 周嘉伟
浙外跨境电商及科学技术学院
17国商2班 陈珍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实践小分队围绕乡村的文化性公共空间建设,于杭州市华联村、绕城村展开了为期两周的调研活动。小队的六名成员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锋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本次调研的主旨与方向。通过本次调研,小队成员们能够对“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更深入的了解,并且真正从大学这座“象牙塔”中迈出走向社会,了解民情这一小步。

7月3日上午,小队成员来到本次调研地点之一——华联村。华联村坐落于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先后获得浙江省卫生村、省级民主法治村、杭州市文明村、市园林绿化村等多项荣誉称号。刚一下车,小队成员们便被村子优美的绿化吸引住了:这里绿树成荫,花草遍地,队员们仿佛来到了一个大公园。首先,小队成员来到了华联村的文化礼堂,这是一栋三层楼建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这样的标志语被挂在礼堂最显著的地方,向队员们展示着华联村村委的优良作风。“务实、守信、崇学、向善”是华联村村委与村民的共同努力目标。通过调研,小队成员了解到华联村文化礼堂中还有为村民开设的健身室、练舞室、图书馆等综合性设施,能够满足村民健身、娱乐、学习等多种要求。

随后,小队成员对华联村的村民进行了走访及问卷调查。小队成员发现,在文化性公共空间的建设上,华联村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华联村没有本村的独特文化,文化吸引力较为薄弱;其次,华联村“空心化”问题严重,村民的组成主要以老人小孩为主;另外,小队成员在调查时发现大部分村民都不是本地人,因此整个村的凝聚力略显不足。同时,相较于文化公共空间,村民明显更关注于养老问题等一些基本民生问题。不仅如此,大部分村民认为文化礼堂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平日举办活动时参与程度较低。但是,大部分村民也表现出希望与村委对于华联村发展进行对话的意愿。因此,小队成员期待着村委能够与村民进行一系列对话与沟通,让村民真正地实现“民有所呼”,这样村委也才能更好地满足村民的要求;当然,这样也更利于华联村的发展。

在总结了华联村的相关问卷与访谈之后,小队成员选择了绕城村作为第二个调研地点。在与绕城村村委副书记王健取得联系后,小队成员于7月10号到达绕城村进行第二次走访调查。

走进绕城村文化礼堂,小队成员便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农耕文化气息。据村委副书记王健介绍,绕城村的文化礼堂以“五星级文化礼堂”作为建设标准。所谓“五星级”,是指一园、两堂、四室、六廊。一园也就是村子的广场,公园;两堂,是指村子里的大礼堂与兰溪讲堂;四室,则是指图书阅览室、春泥计划活动室、文娱活动室、健身室;六廊,则分为村史村情廊、乡风民俗廊、崇德善贤廊、美好家园廊、特色文化廊以及时事政治廊。同时,王副书记还拿出了村子文化礼堂的活动记录册展示给小队成员们。他表示,村子内时不时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有亲子游戏、研学活动、学习、比赛等。而这些活动都会记录在这个活动记录册内。

王副书记就“美丽乡村”建设前后的绕城村进行了对比:“美丽乡村没有建设之前,我们的环境比较差。当时我们的企业比较多,家具厂以及喷塑厂都很多,都有漆味,还有垃圾的堆场。那个时候我们是没有公共公共场所的。比如说,吃完饭以后想出门散步,锻炼身体,场所很少。美丽乡村建设以后呢,我们沿着河边建设了五六公里的游步道。基本每个村民小组都建设了小公园节点,那么还有现在的这个文化礼堂。村民们吃完饭以后活动场所更多了。”王书记的话语使得小队成员不禁感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访谈过程中,王副书记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咱们村的文化礼堂是村民的文化礼堂。”小队成员们也感受到了绕城村村委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优秀工作作风。
同时,王建副书记还指出,目前村民的娱乐方式还略为低级,主要以打麻将,打牌为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绕城村村委将不断对村民进行文化熏陶,从而提升村民的文化追求。

随后,在对绕城村村民的走访中,村民对于文化性公共空间的建设,发展均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据小队成员的了解,在文化礼堂的演出几乎是场场“爆满”,没了座就站着,有时候站着都没位置。一位阿姨在被问道对文化性公共空间还有什么需求的时候,笑着对小队成员表示:“没有了!现在就好得很!”伴随着绕城村村民的热情,小队成员结束了本次实地调查。

本次实践活动让小队成员受益匪浅。小队成员们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对近年来农村的发展变化有了更直观的体会。在调研过程中,小队成员总结了华联村及绕城村文化性公共空间建设方面可借鉴的经验,也总结了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寻觅小队后续将整理实践所得,对其进行思考并得出建议,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

图片 | 周嘉伟
文案 | 周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