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持续推进“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在全院师生中大力倡导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教育学院将导师制与博雅读书会相结合,推出了“四点半”博雅读书会主题读书活动。每周二下午4:30在望院E三楼开放自习室举行,每学期举办十期,每一期都会有相应的理论导师到场点评。好书共读,让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成就我们美好的大学时光。
5月7日下午,本学期第三期“四点半读书会”如期而至。本次读书会上,李涛导师组的贾敏、章宁宁、张一宁与李春玲导师组的林力、祝佳琪共五位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验。为了发挥朋辈引领与朋辈互助作用,李涛导师组内来自16小语2班的邢钿钿共同参加了本次读书会并对同学们的分享做了相关点评。

16小教4班的贾敏给我们带来的作品是教育家约翰·洛克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她从书本的背景、主要内容、评价与思考三个方面为我们阐述了这本书的精粹之处。之后,她围绕“我们究竟要不要压制欲望”这一具体问题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她提到,这本书让她对教育有很多的思考,受益良多。

16小教4班贾敏
17小语1班的章宁宁为大家分享了法国作家桑贝的《小淘气尼古拉》。该书主要讲述了小尼古拉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章宁宁向我们展示了书中几个精彩的故事片段使尼古拉的形象跃然纸上。“淘气包小尼古拉是我们最纯真的想象,希望我们能像小尼古拉一样,带着好奇心继续探索世界。”她如是说道。

17小语1班章宁宁
18小语2班的张一宁也为我们带来了一本儿童文学著作——迪卡米洛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该书以一只名为爱德华的瓷兔子的视角,描绘了一个个温情童话故事。他谈到阅读这本书是一场关于感知“爱”的奇妙之旅,在生活中,我们也应怀着一颗有温度的心去看待一切,勇往直前。

18小语2班张一宁
“生存承载着多大的意义、努力和力量?”17小语2班的林力试图用《橡树上的逃亡》这本书来解释她抛出的问题。提到主人公托比面对全族人的追捕时,她说“再没有比这更不公平的战争了:树上所有人对付着一个孩子。”尽管如此,她认为弱小者的力量同样也很巨大。当一簇微光遇到更多的微光,最终能照亮黑暗。

17小语2班林力
17小语2班的祝佳琪分享的《在我坟上起舞》是一个关于死亡、执着与醒悟的故事。她简单介绍了作者艾登·钱伯斯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到“追求友谊”是该作者一个永恒的创作主题。此书书名便是来源于两位主人公彼此的约定——“不论谁先死,另一个人要到他的坟上跳舞”。

17小语2班祝佳琪
在五位同学分享之后,邢钿钿进行点评并分享了她的一些思考。她对每位同学的分享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进行一些补充。如谈到《教育漫话》这本书中的克制欲望时,她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提出“口唇期”同样也是一种欲望的转移。她推荐师范生多阅读教育著作,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这能为日后的学习与工作带来良多裨益。同时她表示,参加读书分享会让大家因阅读而与有趣的灵魂相遇,是一件十分具有意义的事情。

“四点半”博雅读书会永远都是一个开放式的活动,旨在激励大学生不仅要过快乐的大学生活,更要过有知识有文化有内涵的大学生活。同时提高同学们的分享与表达能力,并服务于师范生人才培养目标。欢迎各位同学前往聆听学习。
图片 | 邵博文
文案 | 卢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