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学需要的不仅仅是掌握学科基本理论、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师,更需要掌握广泛的文理知识,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有能力开设一到两门拓展性课程的卓越小学教师。为响应时代要求,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我院积极探索学生素质教育新模式,联合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教育学院青年素质拓展培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符合专业要求的多样化的拓展性课程学习平台,先后已开展了两期学习培训。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我院教育教学改革,我院在前两期开展的良好基础上,继续开展第三期拓展性技能学习班。5月2日,我院于望D131报告厅举行教育学院第三期拓展性技能学习班开班仪式。教育学院院长吴卫东教授、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发部主任金英老师、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毕莹老师、教育学院教务员周洁老师、实习辅导员李亦唯老师,以及第二期拓展性课程学员代表和第三期拓展性课程全体学生参加本次会议。毕莹主持开班仪式。
吴卫东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使命,对师范生进行拓展性课程的培训既是我院对课程模式的改革,又是对“一专多能”师范生培养目标的实践。通过拓展性技能的学习,使我们的师范生达到“合格+特长”的标准,使未来的从教之路更加顺畅。
在开班仪式上,吴卫东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她勉励同学们,学习是人的生存状态,也是终身追求的目标。在大学,要学会主动学习,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自己要学”;要学会知行合一,知识的积淀、技能的提升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要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将自己打造成适合现代小学教育需求的优秀师范生。
金英对前两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总结,她高度肯定了我院学生的学习和领悟能力,看到了学生通过学习后的蜕变。同时对即将开展学习的第三期学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素质拓展学习不能只着眼于一个技能的提升,而是要在内容学习中强化自身课程意识、提升自我课程设计与转换能力;二是课程学习中要进一步深化彼此的信任与理解,提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院、学院与青少年活动中心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良好氛围中继续开设更多更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素质拓展课程。
毕莹对拓展性技能学习班作了介绍。她说,拓展性课程是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我院师范生开放性思维的培育和“一专多能”能力的提升。我院已开展了两期“师范生拓展课程”,先后开设如古筝、面塑、朗诵表演、剪纸、陶艺、数码钢琴、民谣吉他、实践课程等涵盖传统文化、艺术、科技等十多项不同类型的拓展性课程,服务学生200余人,为师范生插上了一双飞翔的翅膀。力争将师范生拓展性课程学习建设成学院第二课堂品牌项目,学院从办学经费中挤出部分金额设立专项支持拓展性课程建设,变原来由学生个人承担小额的学习费用为由学院承担所有的教学费用,每一位师范生在大学四年间都享有均等的机会免费学习一门拓展性技能。
2016级陈静雅同学和2017级邵博文同学作为前两期学员代表作学习体会分享。陈静雅同学表示通过数码钢琴的素拓学习总结出学习中“巧始、巧技、巧思”的“三巧”学习方法,更培养了课程转换的意识与能力,不仅学会了如何学,更学会了如何教。邵博文同学表示从“面塑基础”这门课程感受到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源远流长,提升了自己能力,为将来小学教师开展“第二课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邵博文还利用自己在拓展性课堂中学习的面塑技巧,制作了一枝玫瑰花现场送给了金英老师。
开班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为第二期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分别与两期学员合影留念。
来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