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点半读书会”在融B102顺利举行,教育学院赵霞老师受邀出席。本次分享由刘婕同学主讲,带来乔治·奥威尔的经典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庄园》的分享。在轻松与思辨并存的氛围中,大家围绕故事情节、人物象征与权力运作展开了一场深刻的阅读讨论。

分享从小说的情节入手:曼纳农场中不堪压迫的动物们掀起革命,以平等与自由为愿景建立“动物庄园”,却在猪掌权后逐渐走向新的压迫。革命的理想被不断稀释、扭曲,最终消失在被篡改的规则与被操控的话语中。小说表面,讲述的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实际揭示的是权力腐败的普遍机制。
在讨论环节中,大家特别关注小说“人物符号化”的呈现。奥威尔的寓言是浓缩的政治符号——人物不被塑造成复杂的“人”,而是被精炼为权力结构中的“位置”。拿破仑象征独裁者,雪球象征被排挤的理想者,拳击手象征被剥削的劳动者,本杰明象征冷静的旁观者……这种刻意的单线条人物,让权力的运作逻辑以最直接、最锋利的方式呈现。
在这一点上,赵霞老师引出的托尔斯泰笔下那位不断成长的尼古拉指挥官成为对比参照。作为“圆形人物”,他矛盾、犹疑,富有责任与情感,是现实中的多面人;而奥威尔恰恰反其道而行——他主动剥离人物的多重性,用符号化的人物揭示制度、权力与历史循环的本质。正因这种极端简化,《动物庄园》才能让读者在人物的背后,看到权力循环与历史结构的反复。

另一个让同学们深有感触的议题,是小说中“话语”的力量。动物庄园的变化并非一夜之间,而是通过渐进式的语言操控实现的——戒律被悄悄改写,口号被重新解释,历史叙事被重新组织,“敌人”与“英雄”的标签随掌权者而变化。语言不再是交流的工具,而成为统治的手段。受到老师提醒,我们发现话语就是对现实的再定义;谁能书写规则、解释故事,谁就掌握了看不见的权力。
读书会在轻松与反思中落下帷幕。正如分享最后所提到的:自由、平等、公正从来不是自动存在的,它们需要被理解、被质疑,也需要被持续守护。阅读可以警示我们权力与语言背后的结构,让我们不轻易被信息的洪流所裹挟。
博雅读书会期待下一次在“四点半读书会”中,再与大家一同走进文字、走进思想,也走进更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