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热忱融入实践天地,以实干擦亮青春底色。正值暑期,教院学子们以饱满激情投身社会实践,奔赴城镇乡野的广阔舞台,在服务中厚植爱国情怀,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在奋斗中淬炼优秀品格,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社会实践进行中
教院学子在路上
让队员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为庆祝浙江外国语学院70周年校庆,通过采访优秀校友的成长轨迹与职业历程,搭建母校与校友之间的情感桥梁,为在校师生提供成长借鉴。团队以“寻访校友足迹,追寻母校记忆”为主题,结合线上沟通与线下走访,围绕校友在校经历、教育思考以及对在校生的建议展开访谈,并以文字、影像等形式记录展示,为校庆注入深厚人文底蕴。

团队成员在教育学院门口进行大合照
跨越太平洋的教育回响
6月28日,团队采访了2018届小学教育(英汉双语方向)校友林之婧。她曾参加“1+1+2”赴美交流项目,于大二赴威斯康星大学河瀑分校交流学习,深感中美教育理念差异:中国侧重知识传授,美国则强调个性发展和文化多样性。她认为,国内教育可以借鉴美国在个性化培养和心理健康关注上的做法,减少单一评价方式。
随后,林之婧在晋中小学实习后转学至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在美教学期间,她曾因语言及班级管理产生自我怀疑,尤其面对半数学生为西班牙语母语者时颇具挑战。她通过正向激励和多元教学法,让班级成为全年级进步最快的集体。

林之婧学姐(左一)与成员进行访谈
对于学弟学妹,林之婧建议尽早实习,培养成长型思维,关注自我需求;若有留学意向,应提前规划GPA和语言成绩。回忆在校时光,她表示高亚兵老师的心理学课程曾帮助她疗愈成长创伤,与同学一同交换学习的经历也深深影响了她的教育观。
从青涩到成熟的育人之干
7月1日,团队前往杭州市行知小学学院校区,采访2011届教育学专业校友、现任副校长胡鑫磊。他在母亲与高中老师的影响下选择从教,并将浙外作为首选。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尤其在师范生技能大赛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他笑称:“大学的活动让我‘脸皮变厚’,什么都敢试,这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
谈及教育理念,胡鑫磊强调:“小学教育要关注学生未来的生活。”他坚持“脚踏实地学、脚踏实地教”,认为新时代教师需打好专业基本功、掌握多样教学方式。在用人标准上,他更倾向于具备专业素养、课堂掌控力强、沟通能力好并具备一技之长的教师。

胡鑫磊校友(左四)与成员进行合照
辗转杏坛的百花教育
7月5日下午,团队前往杭州绿城育华亲亲学校,采访2000级生物专业校友、现任副校长齐星。他自幼以教师为榜样,深受中学时期生物与物理教师的启发,从而坚定投身教育。在浙外的读书时光也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老师们给予他许多关心,经常来听课、指导、外出实践,同学们也团结一心和互帮互助令他终身难忘。
谈及未来教师发展,齐星认为,身为教师,应着重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保持对学习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此外,身为校长,齐星还指出学历层次的高低也是当今用人时不可忽视的一点。同时,学校团队政策也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变革,他笑着说:“对我们学校来说,我们提倡学生天赋自由、百花竞放,而不是靠大量刷题来提升成绩。在我看来‘双减’的关键是怎么样让孩子能够快乐学习,让他们感觉学习并不枯燥乏味,有兴趣去探索。”

齐星校友(左三)与成员进行合照
最后,在七十周年校庆到来之际,各位校友们也祝福母校继往开来,能够蒸蒸日上,再创辉煌,也祝愿学弟学妹们能够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三位校友在不同教育岗位上的奋斗历程,展现了浙外人扎根教育、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未来学院也将汇聚校友情、共谱母校情,为浙外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成员感悟
感悟校友们的经验分享,让我对专业学习、职业规划的困惑得到解答,也看到母校精神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传承。实践虽只有短短几天,但这段经历让我真切体会到母校的底蕴,也更明晰青年一代教师的使命。
——24小教2班何羽飒
在暑期校友寻访的实践中,我们和优秀的校友们进行交流与访谈,聆听他们的成长故事,汲取他们的经验与智慧。这使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的感悟。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加深了校友与母校的情感联结,还使我们受益匪浅。
——24小教2班胡一诺
这次实践让我看见了师范生的多元可能。两位校长在杭州校园里深耕教育,用温暖守护孩童成长;学姐远渡重洋读博,在学术里探索未知。他们都带着母校底色,在不同领域发光。这让我明白,坚守热爱、勇敢前行,就是最好的成长。
——24小教1班吴佳文
这次校友访谈活动,校友们分享了对小学教育行业的看法。我们谈及政策落地与现实需求间的分歧,也聊到时代变迁中生源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教师现状,但始终强调教育核心的使命未曾改变,要让儿童向上生长、培养学生生活、创造、思考等能力。
——24小教1班魏纯纯
本次校友寻访,既为校庆献礼,更是一次精神洗礼与职业启迪。通过与三位杰出校友对话,我们深刻感受到“浙外人”教育情怀的传承。他们跨文化的洞察、深耕不同教育领域的智慧,以及对各种理念的坚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成长坐标。
——24科教1班明思宇
在寻访校友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明白了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适应性和灵活性成为了成功的关键因素。校友们的故事告诉我,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新技术和新挑战的人,更有可能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24数学1班杜亚
团队介绍
团队
“语忆七十·音述浙外”
浙江外国语学院赴杭州校友寻访团
指导教师
毛薇娜
团队成员
24小教2班何羽飒
24小教2班胡一诺
24小教1班吴佳文
24小教1班魏纯纯
24科教1班明思宇
24数学1班杜 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