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红色基因
勇担社会使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大学生走入社会、深入基层,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4年暑假,教育学院学子以团队或者个人的形式,积极深入学校、社区、乡村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展现青春风采,激发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社会实践进行中
教院学子在路上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浙江外国语学院
赴湖州善琏社会实践小分队
探寻湖笔魅力,助力文化传承
在这个热情洋溢的盛夏,湖州善琏“笔锋如剑,墨韵流芳”实践小分队成员在徐羽展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湖州市南浔区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全方位地沉浸于当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深刻体会了湖笔的独特韵味与悠久历史。
为了深入探寻湖州市善琏镇的非遗文化——湖笔,实践团队决定从湖州善琏出发,调查湖笔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等,探索湖笔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可能性,推动湖笔的创新和发展,激发年轻一代对于湖笔的兴趣和参与。通过国际传播与交流,将湖笔推向国际舞台,增强湖笔的国际影响力。
沉浸湖笔文化,探索创新路径
队员们参观了湖州市吴兴区的湖笔博物馆,了解到了湖笔的历史与发展历程、湖笔的制作过程等。
实践队员前往湖州市湖笔博物馆参观
队员们来到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的千金湖笔厂,在“轻工大国工匠”杨松源先生口中,队员们得知目前湖笔行业的现状以及困难——年轻人很少能耐得住寂寞,从事制作湖笔这样的枯燥行业,因此工厂里大多是中老年的工人们。杨先生强调过去的湖笔主要是通过各家书画大师来扩大湖笔的影响力,而现在的湖笔要与时俱进,与互联网相联系,主动、积极的将销售和推广在网络上进行。
队员们与杨松源先生(右二)
于湖州千金湖笔公司门口合影
队员们跟随杨松源先生学习湖笔的装套工序
杨松源先生示范湖笔制作的结头技艺
在参观工厂和采访杨松源先生之后,队员们出发去湖笔文化馆和湖笔一条街进行实践调研。湖笔文化在当地家喻户晓,有很深的影响力,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湖笔以其独特的IP品牌,在善琏湖笔小镇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湖笔文化馆内内容
传承湖笔技艺,创新发展未来
队员们在深入挖掘湖笔的文化根源和历史演变,积极探索湖笔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之后,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撰写了调研报告,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旨在促进湖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中,队员们就“湖笔进校园”计划提出了一份研学方案,以加深孩子们对湖笔的认识,增强文化认同感。
队员们还将本土的湖笔非遗项目与国际化背景相结合,拍摄剪辑了有关湖笔的双语短视频,设计相关的文创产品,推动湖笔走向国际舞台,为湖笔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次实践不仅让队员们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更让他们明白了传统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刻不容缓。
成员感悟
南浔之行,让我深感湖笔的韵味。在博物馆与文化馆的参观中,我感受到湖笔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创新。进入湖笔工厂,亲手制作湖笔,更让我体会到湖笔制作的精细。通过杨松源先生的讲述,我得知湖笔制作正面临缺少人才的困境,这更加说明了湖笔制作技艺这一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认识与了解湖笔,参与到湖笔制作中来,将这项技艺不断的传承下去。
——22科教2班 丁戈甜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亲手触摸到了这项传承千年的工艺精髓。从选材到制笔,每一步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这不仅是一次技艺的学习之旅,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湖笔之美,不仅在于其形,更在于其承载的文化与情感。传承这项非遗技艺,不仅需要专注与平静的内心,更需要不断创新、与现代化科技接轨的创新能力,这需要新时代的综合型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湖笔推广到全世界!
——22科教2班 陈静怡
参与这次有关湖笔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刻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工匠精神的精髓。湖笔,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繁复精细,从选材、水盆、登刀、结头到装套,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耐心。这次实践,我不仅体验了简单的制笔技术,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了“慢工出细活”的真谛。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湖笔制作让我意识到,传承与创新同样重要,只有坚守传统,才能在创新中走得更远,而只有创新才能使湖笔生生不息的发展下去。
——22科教2班 冯金添
团队介绍
团队
浙江外国语学院
赴湖州善琏社会实践小分队
指导老师
徐羽展
队员
22科教2班 冯金添
22科教2班 丁戈甜
22科教2班 陈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