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攀山至顶,行海达岸,披星戴月,终得其辉。阳光下的录取通知书,传来了他们“上岸”的消息。让我们走近考研学子,聆听他们的故事,共享他们的喜悦!
分享人介绍

宋亚鹏,教育学院20小教4班学生,现考取天津师范大学比较教育专业。

陈思芮,20小教1班学生,现考取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专业。

杨新亚,20小教4班学生,现考取扬州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
请 问 学 姐
Q1
考研过程中,你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呢?
宋亚鹏:考研是一个漫长而又煎熬的过程,一定要坚持,要脚踏实地,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千万不要被他人的计划和进度影响,学习效率比学习时间更重要。要平衡好学习和生活,与其没效率的学,不如给自己放个假放松一下,做到劳逸结合。

陈思芮:首先是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考研方向,这样专业课学起来就不会那么枯燥乏味。其次是劳逸结合,过重的压力会导致动力衰减。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本身就是兴趣的源泉。我个人会在本子上打卡记录自己的学习时长,这也是我学习动力的来源。

Q2
对于不同学科,你是如何进行差异化学习的呢?
宋亚鹏:考研英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我是暑假时开始做的历年真题,不要在乎对错,重要的是复盘和积累真题单词。作文可以借鉴模板,不过一定要亲自上手写出来,可以拿真题练手。政治紧跟徐涛和肖秀荣老师,选择题也不要在乎对错,重要的是题和选项中的知识点,肖四大题一定要背。
关于311专业课备考,中外教一定过一遍教材,把它当做故事来读;教原和教资有点关联,可以在之前备考教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教心和教研则是注重理解与应用。每章节可以构建知识框架,边听课边在框架上做笔记来加深理解和记忆,一定要重视真题。

杨新亚:我认为英语阅读非常重要,除了平时的单词积累外,在阅读语篇中的积累也非常关键,每次做完一篇阅读都要进行深度的分析,这会更加有针对性。专业课的学习需要深入理解和记忆。我注重知识的梳理和框架的构建,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和复习笔记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陈思芮:每天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占比最大,先熟悉专业课内容,再构建框架,之后慢慢往里面填充细节。英语方面,词汇是基础,单词会了就解决了英语的80%的问题。前期背单词是背了忘忘了背,中期背单词是巩固,后期背单词是休闲。多看几个教阅读技巧的老师,挑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政治最后一个月背背大题,前期学其他学科累了就看看徐涛的课休闲一下,心态最重要,秉持着能背多少是多少的态度进行学习。
Q3
在考研的过程中,你是否用到一些独特的方法呢,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杨新亚:第一,定下一个明确且合理的目标。备考之初,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继续学习还是就业,想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在未来的学习中能更加坚定和清晰。
第二,我会每天给自己定个合适的学习任务,难度不能过大,并且设置奖励机制,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比如今天背完某一章就奖励自己喝杯奶茶。
第三,在学习过程中我尝试将兴趣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对于枯燥的专业性知识,我寻找与之相关的视频、实际案例等,使学习过程变得有趣,也更有助于加强记忆。此外,重复学习和记忆很重要,但也要注重效率,每次的复习可以进行筛选,把掌握的知识点筛除,记忆困难的知识点单独加强学习。

陈思芮:推荐两个学习方法,一是“水牛学习法”——带着奶茶、咖啡、果汁、茶去图书馆,喝完这些水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过了5h+,大脑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了身体里补充的水分。二是“咖啡厅学习法”——表演型人格适用,坐在人来人往的咖啡厅里读书会变得更加专注。要保持学习好心态,劳逸结合非常重要。
考研,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激情的战歌,她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谱写着青春的华章,向着梦想的彼岸奋力前行。愿所有教院学子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