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青春向党 知行合一|寻青瓷之迹,扬中国之风

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7日 20:05:00 | 访问量: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2022年暑期,教育学院学子纷纷走出校园,以团队或个人的形式,积极深入社区、乡村、基层等开展实践活动,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的进程中努力绽放青春之光,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社会实践进行中

教院学子在路上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赴龙泉社会实践团队


为了解中华物质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及困境,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瓷入我心,扬传四方”团队以浙江龙泉青瓷为例,奔赴龙泉开展实践。

图片实践团队合照


瓷之缘·青瓷寻踪

团队成员前往龙泉青瓷博物馆和中国青瓷小镇进行实地参观。龙泉青瓷博物馆采用现代化与文物紧密结合的展览方式,队员们通过博物馆中的魔墙、AR等数字化项目,在瓷韵场景中沿着时代的脉络,一步一步地探索龙泉青瓷的发展历程。

图片实践队员参观龙泉青瓷博物馆

在中国青瓷小镇景区内的青瓷互动体验区,队员们在师傅的讲解下亲自动手,完成了拉坯这一道制作工序。在略显生疏的制作过程中,队员们感受到了青瓷的魅力,对龙泉青瓷的发展脉络和制作工艺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瓷产业从事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图片实践队员体验青瓷拉坯


民之意·民商采访

实践团队前往青瓷杯厂进行调研,厂长热情介绍青瓷杯文化并引导实践队员参观青瓷杯的制作工序,还亲自为队员们演示了上釉和喷釉的过程,加深了实践队员对青瓷的认识。

图片青瓷杯厂厂长向队员演示

团队成员还对青瓷作坊的师傅进行了采访,他们表示目前青瓷行业的发展除了一些老手艺人的支撑外,更多地需要依靠一些职业学校青瓷专业的人才输出,青瓷一行业也正缺少潜心钻研的年轻血液。

为了解多年龄段多地区人群对青瓷文化、青瓷产业发展现状与困境以及相关发展策略或设想等的认识,团队采用“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方式,对游客、商家、手艺人、景区负责人等不同人群的采访,发放问卷300余份。

图片实践队员采访景区工作人员

团队成员随机走访了青瓷商业街商铺老板,他们都表示受疫情影响,再之青瓷非生活必需品,青瓷市场逐渐走向下坡路;团队成员也在对游客以及街头群众的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如今青瓷产业发展暂居中游水平,还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困境,但他们也真切地希望这些困境能早日解决,青瓷产业能熠熠生辉。

图片实践队员咨询青瓷店铺商家

图片实践队员采访游客

团队成员在这三天的实践过程中仿佛亲身历经了龙泉青瓷发展的千年时光。在1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龙泉的窑火从未熄灭,不仅烧出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龙泉青瓷,也烧出了璀璨夺目的青瓷文化。这一抹天青,历经千年,却依旧温润如玉。

此外,团队成员将在八月中下旬以宣传视频、制作青瓷虚拟形象和网络直播等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宣传龙泉青瓷及其文化,为青瓷之美的绵延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目前,团队已拟定于本周六(8月20日)晚上20:30于平台B站(房间号:7103252)进行第一场直播,宣传龙泉青瓷发展历程。

实践感悟

青瓷的美不仅体现在其外观,更体现在它背后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对青瓷制作工艺产生了兴趣,在深入了解它的同时,我也希望它能一直传承下去,并为更多人所知。

——20学前1班 沈嘉琪

我们不仅意识到保护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更加明确作为新时代青年弘扬和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与担当。保护、发扬龙泉青瓷文化之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同行。

——20学前1班 章颖诺

龙泉青瓷窑,有着独属于我们民族的印记,我感慨青瓷的宁静清澈之美,也被其独特的“工艺”折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中绽放光彩。

——20学前1班 章玲洁

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踏上追寻青瓷文化从起源、发展到繁盛的旅途。龙泉以青瓷而闻名,因宝剑而生辉,此次践行不仅增强了我们对青瓷文化的自信,我们也对当前青瓷文化传播的困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0学前1班 叶一萍

学到了更为详细的青瓷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到青瓷未被大众广泛熟知,这是目前我们青瓷产业和文化传播的一种悲哀现象。受疫情的影响,青瓷产业遭受巨大的冲击,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可以助力青瓷的发展。

——20学前1班 任

团队介绍


指导老师

陶诚 教育学院

实践队员

20学前1班 叶一萍

20学前1班 章玲洁

20学前1班 沈嘉琪

20学前1班 章颖诺

20学前1班 任一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