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二十七) | 课程实践“杭”理想,山川湖海“延”党史

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30日 08:29:24 | 访问量: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赴延川课程送教实践团队


团队介绍

实践地点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

指导老师

周礼 中文学院

高原 教育学院

实践队员

施晓倩18级小教3班

符燕玲19级小教1班

陈芊颖19级小教1班

郎语璐19级小教2班

谢悦悦19级小教2班

徐 沁19级小教2班

陈小乐19级小教3班

沈力学19级学前1班

曹博韩20级小教2班

周子涵20级小教2班

郑若丹20级小教3班


实践目的

今年是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师生赴延安延川开展拓展性课程送教及红色精神寻访的第三个年头。学院与延川县东关、南关、城关等多所小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累计为一千余名小学生开设特色拓展性课程。7月上旬,经过近1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校“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实践团队13名师生踏上了黄土地,他们将开展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

在黄土地,浙外与延川绽放友谊之花

东关小学校长沙宏伟对来送教的浙外师生表达真挚的感谢之情,夸赞浙外的青年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敢作为,欢迎这群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当代大学生把广阔的视野、先进的理念带给延川的娃娃们,也希望双方能够开展更多更持久的双向交流,让友谊之花永存。

“尽管课程和人员在变化,但是不变的是师生对这片黄土地的向往!”开营仪式上,指导老师周礼介绍了学校与延川的不解之缘,并向营员们赠送了历年拓展性课程的成果册。

指导老师高原作了《本土化资源与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主题讲座。实践团队成员们介绍了课程开设情况,“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月亮’老师,教授自然奇遇课!”实践队员们纷纷亮相,场内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自2017年学校与延川共建“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实践基地以来,不少浙外师生与延川小学生进行了结对帮扶,虽然不能常来延川,但是大家始终牵挂着娃娃们。在东关小学的实践活动开展期间,周礼老师第一次与她资助了3年的李文轩见了面,并带着一套书籍走访了他的家。

“真得很谢谢你们的帮助!”李文轩眼睛里闪着泪光说道。平时就很喜欢读书的他双手紧紧握着崭新的书本,生怕弄皱、弄坏。

在东关小学,五门拓展性课程绽放教育之花

为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家国情怀,实践团队悉心准备了国际理解教育、自然奇遇课程、传统文化体验、红领巾学堂、非遗文化传承等五门课程。此外,还结合庆祝建党百年主题与“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开展了学党史、强信念主题学习活动。

“100年前,党的梦想在南湖红船上启航……”队员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小营员们背挺得笔直,闪亮的眼睛盯着老师,听得格外认真。为了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红色精神,队员带领着他们画下了心中的“红船”。在红领巾学堂的第一节中,队员们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堂,开展别具一格的红色故事分享会,讲述了冰雕连战士坚定的信念和宁死不屈的如磐意志。“老师,如果是我,我也会坚持到底,直到牺牲也要跟敌人奋战!”孩子们纷纷表示,要更加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拓展性课程中,队员们结合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向小营员们传递红色火种,带领他们踏寻红色印记,激励这里的孩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在梁家河,特殊党课绽放思想之花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来延安接受思想洗礼,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是师生们内心的呼唤。实践队员先后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梁家河村等地,从书面学习,到实地走访、亲耳听闻,大家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越发敬佩青年习近平的优秀品质。

在梁家河村史馆前,面对神圣的党旗,实践队员们在高原老师的带领下,举起右拳,掷地有声地重温了入党誓词。

在知青旧居,实践队员们一起围坐,又一次共同研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当读到青年习近平在陕北要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时,来自19级小教2班的徐沁主动提出要以“初心、前行、奉献”为主题,为同行的队员上一堂微党课。

“我们相比于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只要过蚊虫关、生活关。相较从前,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优渥,但是厉行节约、艰苦奋斗依然是我们的必修课。”徐沁说。“对!我们要拒绝‘佛系’!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精彩更有意义!”队员们赞同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浙外学子的誓言回荡在这片黄土地上。

10天的行程虽然匆匆,但活动安排饱满,格外充实。当师生团队回到杭城时,也感到把心留在了延川。深耕校地合作,深化“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浙外与延川的故事还在精彩续写中……


图片 | 符燕玲

文案 | 陈芊颖&徐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