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二十二) | 体验传统手工扎染,感受民俗文化之美

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2日 08:24:01 | 访问量:

浙江外国语学院

赴杭州市体验扎染技术小分队


团队介绍

实践地点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指导老师

高亚兵 教育学院

张一帆 教育学院

实践队员

姚艺20小教2班

金笑非20小教2班

季妍冰20小教2班

薛婉元20小教2班

许伊婷20小教2班

沈芝裔20小教3班

应茹筱20小教3班


实践目的

扎染作为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通过亲身经历去感受令人自豪的民俗文化远胜纸上谈兵。为能更好地理解扎染的技术特点及艺术特征,了解民俗文化的魅力,7月1日,浙江外国语学院体验扎染艺术社会实践团前往杭州医学院学创空间开展体验活动。

实践经历

7月1日,实践团到达杭州医学院学创空间。扎染体验室中展示着围巾、枕套、衣物等各种各样的扎染成品,颜色丰富、花纹各异。

稍作参观后,实践团开始了扎染艺术的体验。实践成员们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经过洗浆、扎结,或是撮皱,或是翻卷,用皮筋牢牢缠扎,把属于自己的布料团成想要的模样。对于扎结,民间手艺人们的方法别具匠心,他们主要采用横扎法、竖扎法等方式进行这套工艺,还通过往布料中塞玻璃珠、小木棍等其他辅助工具,让染布拥有除条纹以外的其他形状。

成员们将绑在布料上的皮筋小心地拆开后,各具特色的扎染图案便呈现在眼前。小小的皮筋和小小的结扣,创造出如此丰富多彩的图案样式,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晕色丰富,趣味无穷,无不体现着民间艺人们的独特审美和智慧。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经过染色后花样却全然不同,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根据扎染老师的介绍,扎染艺术的手工性和复杂性导致扎染技艺一度式微。根据后期的问卷调查,成员们发现大多年轻人对扎染的了解较少,并且由于扎染艺术缺少创新和宣传,也不大愿意对扎染艺术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当今扎染艺术逐渐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成员们纷纷感慨:“如果没有画笔 ,一根线绳也能勾勒出一片风景,扎染便是如此,用色料营造出古朴的意蕴,方寸之间,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拙趣。”实践队员们认为,如果能够把扎染艺术深入挖掘、加强宣传,通过打造中国扎染品牌、开发扎染特色旅游区等方式,扩大扎染艺术的影响范围,扎染艺术定将会绽放出更加活力的色彩。


图片 | 团队成员

文案 | 薛婉元&金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