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品读红色经典,延续革命薪火——21天红色读书打卡分享活动

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30日 17:57:23 | 访问量:

为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阅读习惯,同时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教育学院于4月27日举办了“品读红色经典,延续革命薪火”红色读书会,院党总支副书记周礼、小学教育系主任王琳璞、教育学系副主任高原作为评委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读书分享会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响应世界读书日的号召为活动背景,展示了我院学子学习成果。作为读书分享会的先导活动,由院学生会与博雅读书会联合举办的红色读书打卡活动于4月1日启动,持续21天的打卡帮助同学们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

胡雨怡、沈俊涛、许伊婷和许安题四位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胡雨怡同学分享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她介绍了孙玉厚、孙少安和孙少平三个主要人物,描述了一段青涩懵懂的青春岁月。从这本书中,她明白了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只要拥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即使生活平凡但人生却不会平庸。

沈俊涛同学带来的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来到梁家河大队,摆在青年习近平面前的有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但他任劳任怨,不言苦不言累,一呆就是七年,黄色的土地,红色的思想是最好的烈火,将他从一块轻脆的铁打造成了一块坚韧的钢。沈俊涛同学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中学习到,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底色,青年学子要知晓前行的方向、迈出步伐的力量。

许伊婷同学介绍的也是《平凡的世界》,她认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不是惊涛骇浪的传奇而是平凡而宁静的生活。从书中,她感悟到世间最好的爱情就是两个相爱的人三观一致,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勇于接受曲折,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

许安题同学分享的是杨沫书写的《青春之歌》,她从介绍成长小说入手,对主人公林道静的人生经历进行了分析。她认为,即便处于和平年代,也应该时刻谨记现在美好的青春,是以前数代祖先们用他们的青春换来的。他们的青春之歌是那么的高昂和激烈,当代青年也要在和平的背景下唱出一样绚烂的歌章。

周礼肯定了每位同学的态度,认为大家准备得都很充分。同学们对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分享,也唤起了她自己阅读这本书时的感受。她认为好书值得阅读多遍,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同一本书也能得到新的感悟。最后,她鼓励大家多去图书馆阅读书籍。

高原对于《平凡的世界》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两本书感触颇深。他认为,阅读红色书籍的意义是通过阅读这些红色经典能够学会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通过自己的追寻,坚守与奋斗,能够寻找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最后,他认为除了红色经典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经典,同学们应该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学会读书,愿意读书,同时进行反思与感悟。

王琳璞认为每位同学的框架都很清晰,内容也很丰富。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与这个时代共通的,在平凡或者不平凡的时代里都要面对困难,经受考验,沉淀自己,找到人生的定位,成就自己的不平凡。

读书会的最后,四位同学分享了自己坚持打卡的秘诀。胡雨怡说道,“坚持这21天的打卡挺不容易,为了避免自己遗忘,我会每天都设置一个闹钟来提醒自己,而到了后期已经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对于许伊婷同学来讲,成功坚持21天打卡会产生一种成就感。每当她完成一天的打卡任务,就会有一种“今天我又完成了一件事”的感觉,正是这样的感觉督促她坚持到了最后。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广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可以感知生命的丰盈与博大。静心学习红色书籍中饱满鲜活的精神,在先辈们薪火相传之中,我们应当成为立鸿鹄志的奋斗者,书写青春的底色!


图片|董墨怡&蒋骏

文案|楼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