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毅然前行
面对前路无所畏惧
她脚踏实地
明确目标不怕枯燥
她学习自律
严格规划生活学习
她,就是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14级小语1班毕业生朱丹蕾
2021年9月即将于华东师范大学就读博士研究生
敢于尝试,保持热爱
在浙江外国语学院读书期间,朱丹蕾积极参加各项工作,为学校班级服务。
“她是我任教的儿童心理学课的课代表,”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高亚兵说:“她学习努力,工作用心。尽管她已经毕业很久了,但是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在考上研究生后,她第一时间与高老师分享了这个好消息:“我可以到您上课说得丽娃河畔读书了!”高老师笑称自己已经忘记在课堂上分享过自己在华师大的经历,但朱丹蕾却记得如此深刻。
“她是一个懂得感恩,对母校有感情的女孩。逢年过节都会给我送来祝福,会热心地帮助学弟学妹。”高老师分享了一段她与朱丹蕾的聊天记录。
“丹蕾同学你好,我的一个学生想加你微信了解一些考研的信息。”在朱丹蕾受邀为学弟学妹分享考研经验后,一个学生想要更加细致地了解相关信息,便找高老师要了朱丹蕾的联系方式。
“可以的,我定知无不言。”朱丹蕾在收到高老师的信息后,立刻给予了回复。
她还曾担任班级的组织委员,后又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大学时曾是吉他社社长、广播台台长和校学生会创意部成员。在校外,她坚持参加各种活动,其中,支教总时长可达两千多小时,支教对象小至8岁,大至28岁。“朱丹蕾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女孩子,她有一种为了达到目标而坚持不懈的精神。”14级辅导员李娟对她的印象十分深刻。因此,兴趣广泛的她在多次尝试后,朱丹蕾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广播。哪怕曾连续广播一小时,曾一次次撰写上万字的广播稿,她从未把这份工作当成一个个任务来完成。因为在广播时,她能在其中找寻乐趣和成就感。
“一定要勇敢去尝试一切你想尝试的东西!”朱丹蕾说,多尝试是了解自己的妙招,也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做出选择。大学时光这么美好,每个人回过头来时,都能发现自己身后闪亮的曾经。
成长体悟,清楚定位
在朱丹蕾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个瞬间深深影响了她。在一个教育活动里,她遇到了一个内向、自卑的小男孩。那天的户外活动里,这个男孩儿始终不见身影。几番寻觅后,朱丹蕾才终于在酒店房间里找到了他。当时,男孩儿正在低声抽噎,问什么都不说话。为平复他的心情,朱丹蕾努力和他交流,还用自己的事例安抚,渐渐地,男孩儿终于敞开了心扉。那天的活动结束后,朱丹蕾本以为不会再在活动中见到这个男孩儿,却没想到在第二天一早,他竟然又回来了,在活动结束的那一刻,男孩儿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不舍得与她分开。就是那一刻,朱丹蕾发现了自己的快乐和价值所在——原来,她可以通过语言和陪伴帮助他人。
那一天后,朱丹蕾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教育的本质是陪伴和话语。她意识到,教育不一定要固定地教学生什么知识,更多的应该是在他们有困难、有疑惑的时候,陪伴着他们,用话语的力量支持他们、引导他们,带领他们走出困境,寻找到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人生理念。相信这一刻,她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找到了她想停留的地方。
直面选择,脚步不停
在教育学院的考研经验分享会上,朱丹蕾问了学弟学妹们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会决定考研?第二,做出这个决定,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第三,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以解答三个问题的形式,详尽而又清晰地说明了选择考研、考博的决定:在第一个问题上,她认为首先应该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在找寻内心的回答时,她和父母打电话,和他们交流双方的想法;通过请教认识的老师和学姐,了解考研考博的相关知识,并借鉴身边人的案例,最后权衡继续升学的利与弊。对于第二个问题,她提到,身边的朋友已经开始工作时,她仍然需要坚持学习。缺少几年的工作经历,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她还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应对考试。但是,在研学途中,她收获的也是工作所不能带来的。
就第三个问题,她解释道:“既然做了这个深思熟虑的决定,就不能半途而废。哪怕考博就像是在奔赴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但一旦做出决定就必须努力到最后,绝不能辜负做决定时的那个自己。”因此,朱丹蕾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
遇事坚定,耐心行事
在学习道路上,朱丹蕾觉得三点至关重要。首先,不盲目焦虑。例如,在决定考研之后,便坚定自我,不再迷茫焦虑,减少情绪内耗,认真准备考研。其次,大学时期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规划学习。日常学习的规划,可以从结果反向推导,从目标效果出发,反推回每一天的计划。朱丹蕾每月和每周都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大致规划,并在每天对第二天的安排进行详细规划。如果连续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她会反思其症结所在——是状态不对或是规划不合理。
最后,朱丹蕾提醒我们,“一个月的全天冲刺不如五个月的每天学习2小时!”不论是学习的习惯养成还是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坚持和锻炼。
“不要怕走弯路,弯路是最好的捷径;不要害怕痛苦,痛苦不是成本,失去机会才是成本。”
图片|朱丹蕾
文案|林琳&朱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