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藏在时光褶皱里的光与暖

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2日 14:35:54 | 访问量:

接到母校阮老师的微信时,指尖在屏幕上轻轻顿了顿——今年恰逢母校七十周年校庆,老师想着向我约一篇关于母校的回忆稿。胸腔里霎时泛起细密的涟漪,是阔别十七载后又被母校牵住衣角的暖意,亦有生怕辜负这份期许的忐忑。算起来,自青涩学子成长为如今的模样,母校的梧桐道、教学楼的转角、晨雾里的雕塑,都还在记忆里闪着光。只是不知,这跨越漫长时光的故事,该从哪片瓦、哪棵树、哪本书说起呢?

与您初遇:

大一时光里的心跳与星光

我于2004年考入母校理工学院数学系,2008年毕业。记得那年正逢学校扩招,文三路校舍有限,无法容纳全部新生,于是大一的整整一年,我都在花坞校区度过。那是段带着青草香的时光——校区不大,却藏着许多细碎的温暖:清晨总被窗外的鸟鸣催着起床,走过教学楼旁的水泥道,能看见早起的同学在操场上跑步;傍晚沿着校道散步,总能看见夕阳把图书馆的玻璃幕墙染成暖金色,像撒了一把碎金子。

 

最难忘的是大一新生入学大会。那天我穿着新买的白衬衫,攥着发言稿站在后台,指尖反复摩挲着纸页边缘,把原本平整的纸角捏出了细密的褶皱。轮到我上台时,阶梯教室的灯光突然亮起来,晃得人眼眶发烫。台下是黑压压的人群,前排坐着和蔼可亲的老师,后排能看见同寝室姑娘们挥着矿泉水瓶给我打气。我记得自己迈上台阶时,胸腔里的心跳声几乎要盖过话筒里的回音。手心的汗把发言稿洇出小块水渍,可目光扫过窗外摇曳的香樟树影时,忽然想起报到那天,辅导员说这里就是你们新的起点”——于是深吸一口气,让声音稳稳地铺开:很荣幸能作为新生代表,和大家分享这份对未来的期待……”

后来散场时,同学递来一颗水果糖,笑着说:你刚才攥话筒的手都在抖,但眼睛特别亮。如今想起,那或许就是青春最真实的模样——带着生涩的紧张,却又盛满对未知的滚烫憧憬,连手心的汗都闪着莽撞又鲜活的光。

文三路的梧桐道:

三年光阴里的光影与脚步

大二那年,我们这一届学子悉数搬迁至文三路校区。这里着实不大,论面积,甚至比我的高中校园还要狭小几分。然而,校区虽小,却自有一番天地,恰似玲珑的璞玉,藏着无数细腻的美好。

树林间的小路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文三校区,梧桐树下的教学楼角门

最让我魂牵梦绕的,是那条栽满梧桐树的林荫大道。从校门口的教学楼起步,沿着这条大道信步走去,沿途依次是图书馆、寝室楼、操场与食堂。道路虽不算绵长,却在我的记忆里延展成了一条时光的长河。春末夏初,梧桐新叶簌簌舒展,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在路面织就一片碎金般的光影;秋风乍起时,叶片如金色的蝴蝶翩然飘落,踩在上面沙沙作响,仿佛是岁月在轻轻私语。我曾无数次走过这条大道:清晨,踏着朝阳赶去上课,脚步匆匆却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傍晚,伴着暮色返回寝室,晚风轻拂,带走一天的疲惫;或是在无课的闲暇里,与室友并肩漫步,说说笑笑间,连空气里都弥漫着青春的气息。每一步足迹,都深深烙印在这条林荫道上,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温暖记忆。

团委的时光:

拧绳协作里的

成长根系

大二起,我便一头扎进学院团委组织部的工作里,从青涩干事到独当一面的组织部长,在大大小小的学生活动里跌跌撞撞地成长。那时的团委与学生会像是拧成一股绳的麻花,会议室里永远飘着速溶咖啡的香气,策划案铺满长桌,大家围坐着七嘴八舌地讨论,常常为一个活动细节争得面红耳赤,却又在方案敲定后默契地分零食庆祝。

记得那年筹备迎新晚会,团委负责节目统筹,学生会担纲后勤保障,光是对接会就开了七次。我们在会议室拼起三张长桌,用不同颜色的便签标注任务:组织部的蓝色便签写着主持人走位彩排,学生会的黄色便签贴着舞台灯光变换时间,文艺部的粉色便签记着演员候场动线图。而我和学生会主席搭档担任主持人,这场横跨两个部门的跨界合作,竟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

一群人在草地上玩飞盘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20067月,理工学院党员活动,南京古城墙下的留影

这些在团委与学生会交织的时光,像一坛慢慢发酵的甜酒,初尝时是熬夜改稿的酸涩、意见相左的争执,再品却满是协同作战的回甘。那些在长桌前吵红的脸、在走廊里小跑的脚步声、在后台互相整理领结的双手,早已把团队二字刻进了骨血——原来最好的成长,从不是单枪匹马的突围,而是当你握着策划案转身时,发现身后有无数双手同时递来胶带、剪刀与鼓励的目光。大学团委工作如埋在青春的种子,长成职场根系,让我善协作、调分歧,携青春余温应对挑战。

青春路上的掌灯人:

记忆里的师者剪影

大学里的教室总像盛满星光的容器,而老师们便是掌灯人,用各异的光亮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最常照亮团委办公室的,是郑聪霞和叶益珍两位辅导员老师。大三暑假,我首次挑起独立带队的担子——带领10位同学赴松阳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此前虽参与过几次活动,却始终是参与者的身份,从未以组织者的角色筹备过。初次以队长身份统筹事务,心中满是忐忑与不安。幸而郑老师耐心指点,从活动策划的框架搭建到细节雕琢,她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让我逐渐理清思路,驱散了最初的慌乱。叶老师则像一位怀揣星星口袋的大姐姐,性格活泼开朗,总是笑眼盈盈。在活动策划的每个环节,她总能灵感泉涌,抛出一个个闪烁着创意光芒的金点子,为我们的方案注入灵动色彩。

 

小孩们在街道上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20077月,理工学院赴松阳县竹源乡

社会实践小分队合影

专业课的老师们则用学识编织了另一片璀璨星空。教数学分析的叶景梅老师总被我们亲切地称作老爷爷,他扶着老花镜推导公式时,粉笔灰簌簌落在袖口,宛如撒了一把银河碎屑。阮建苗老师讲授复变函数时,总能信手拈来数学家们的趣闻轶事,那些原本枯燥晦涩的公式定理,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变得生动可感,让课堂洋溢着趣味与温度。班主任沈忠燕老师温柔耐心,她的课堂如春风化雨般温润,总是不疾不徐地将知识娓娓道来。还有许多老师,尽管记忆中他们的面容已有些朦胧,但他们给予的精神滋养,至今仍清晰地镌刻在心底。

一群人站在一起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2008届理工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1班毕业照

 

七十年光阴流转,母校的一砖一瓦早已刻进骨血。那些在梧桐道上飘落的日光、团委会议室里的咖啡香、课堂上簌簌落下的粉笔灰,都成了岁月琥珀里的碎光。如今站在人生的长路上回望,忽然懂得母校赠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从来不是某个具体的答案,而是让我们在跌跌撞撞中学会握稳自己的星光——就像老师们曾用掌灯的姿态告诉我们:所谓成长,便是接过火种后,也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源。

七秩风华,愿母校的灯火永远璀璨,而我们亦将带着这份温暖,在各自的星辰大海里,继续书写属于浙外人的光与热。

树林旁的长凳上坐着的人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作者毕业前夕在校园里的留影

小孩在草地上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叶文,2008年毕业于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现任杭州市文晖中学数学教研组长,杭州市教坛新秀,拱墅区学科带头人,拱墅区运河教育标兵。曾获拱墅区优秀教师、拱墅区优秀班主任、杭州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杭州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