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文三路校区的星辰大海

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1日 14:21:32 | 访问量:

编者按:七十载弦歌不辍,七十载春华秋实。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始终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院训精神,以培育卓越教育人才为己任,扎根师范教育沃土,书写了一部部躬耕教坛、服务社会的奋进篇章。无数校友从这里启程,有的作为教坛新苗,在一线岗位上默默耕耘;有的已然成长为行业栋梁,站在教育变革的前沿,引领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适逢建校70周年,让我们共同聆听优秀校友们的故事,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共同书写教育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19859月初,我告别了妻子和刚满月的儿子,踏上了赴杭州求学之路。我物理专科毕业后,分配到某中学成为物理教师,经过统一考试和推荐,被浙江教育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前身)录取,进入物理本科班学习。

我一到学院就找到了先期到达的老同学,迫不及待地请他带我看看整个校园。校园内有两个单位:西面及中间是浙江教育学院,东面是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占小部分)。

 

穿着蓝色衬衫的男人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作者张军力近照

庆祝第一个教师节

我们入院不久,就迎来了第一个教师节——1985910日。庆祝会场的主席台上摆着几张桌子,我们以班级为单位进入会场,坐在条凳上。

时任浙江省省长

薛驹给我们做报告。会上,他提到,第一个教师节要与教师一起庆祝。选择浙教院,是因为这里的学员来自中学,是老师,浙教院的老师,又是老师的老师。

薛省长

的报告得到全场的热烈掌声,也更增添了我们作为教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我们的老师和学业

那时的校园不大,教学大楼方正稳重,但有些旧,教师用房和学员宿舍也是旧的,但我们的老师非常好。物理系的老教师有陈允言、何善炎、吴剑蕃等,他们知识底蕴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深受我们全班同学的敬重。要知道,我们自己就是有几年教龄的老师,能得到我们的好评,就表示这些老师确实好。年轻老师有徐月明(班主任)、智景亮、包良桦、王天军等,他们讲课风趣幽默、有激情,同样得到我们的敬重。年轻教师与一些学员年龄相仿,有共同语言,教学氛围非常融洽。

物理系主任陈允言老师对我们的学习非常关心,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建议、解决问题。我们提出补一补数学(矩阵),开一门英语。陈主任很快作了安排,给我们开设了数学课和英语课。

杭州是省会城市,有许多名校和物理名师。我们大多来自全省各地(有几位来自宁夏),毕业后要回到中学教物理,现在可是难得的好机会。经我们多方联系,并得到物理系和学院的大力支持,有机会到杭二中、杭十五中等名校听名师上物理课。物理特级教师徐承楠老师还专门为我们开了公开课,课后与我们一起探讨物理教学,受益匪浅。

我们的生活

我们刚进浙教院,一位院领导就对我们说:学院非常关心你们的生活,我自告奋勇专门分管你们的后勤工作,你们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我将尽可能解决好,使你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学习。他的一番话,温暖了我们的心,增进了我们与浙教院的情感,也使我们有了归属感——浙教院是我们的母校。

在后勤工作座谈会上,学员提出了洗衣问题。很多男学员不善洗衣,建议学院配备洗衣机。要知道,当时洗衣机还是稀罕物,浙教院的很多老师家里都没有洗衣机。建议提出不久,学院就给宿舍楼配备了洗衣机,各班轮流使用。

学院的教育理念

浙教院是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包括对我们学员的教育和我们毕业返校后对中学生的教育。这里指的是后者。

学院很重视教育理念的研究和探索,极力推崇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召开大会,介绍陶行知的生平和历史背景,介绍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民主教育”“创造教育”“乡村教育与实践等。在全院学员中大力宣传,还成立了陶研会,共同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践行、发展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学院的领导

学院的领导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分管后勤的院领导外,就是何永培副院长和党委宣传部的胡浙平部长。

胡部长多次给我们做时事政治报告。他的报告深入浅出,结合实际,往往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他经常来到我们中间,了解我们的疑惑、需求和困难。由于胡部长没有架子,又能经常见到,学员几乎都认识他,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告诉他,及时沟通,解决了许多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得到绝大多数学员的认同和欢迎。在胡部长的激励下,我们班有多个同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何永培院长给我们讲话的次数不多。他的讲话没有高大上,但总能使我们有所领悟,有一种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感觉在心中荡漾。有一次,他谈起自己早年的坎坷经历,始终坚信国家必会发展壮大。他认为国家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而科技发展的根基在于教育。因此即便身处困境,他仍坚持钻研数学教育领域。他深情地说: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往往使有些人飘然;逆境往往使有些人沉沦。最考验人生的就是逆境!在逆境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何院长的这席话,在我的脑海里刻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迹,可能已经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毕业30多年,儿子学成回国。到哪个大学工作呢?我想到了当年的浙教院——现在的浙江外国语学院,询问当年的班主任,了解到浙外确实需要引进数学老师。回想起当年浙教院的教风、学风和领导作风,就鼓励儿子选择到浙江外国语学院当老师。经过考核和审查程序,儿子如愿以偿。

愿浙江外国语学院——我的母校,再创辉煌,为祖国、为世界,培养更多的人才。

 

作者简介 

张军力,1987年毕业于我校物理本科班,退休前为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教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