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的殿堂里,每一位求学者都渴望汲取智慧的甘泉,每一位教育者都期盼点燃思想的火花。教育学院“行知讲坛”,邀请资深学者教授、杰出校长校友、优秀学长学姐等,讲述教育故事,分享实践经验,启迪兴趣并引发思考。
12月13日,行知讲坛第二十六期开讲。杭州市学军小学党委书记李勤应邀主讲,主题为“供需对话:师范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李书记与各年级学生代表,共同围绕师范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展开了深入讨论。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娟主持。
李勤书记分享了学军小学在选人用人方面的具体要求和事例。李书记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学科的学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强调“就业的规划应该从大一就开始”,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选择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
师范生的全面发展:技能与心理调适
李勤书记认为,成为一名卓越教师不仅需要持续提升专业技能,还需重视全面发展,努力做到知识面综合。师范生应以积极的心态投身教育事业,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坚韧的心态迎接教育实践中的各种挑战。针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毕业生,李书记特别强调了深入理解并准确解读教材的重要性,并建议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充分准备。同时,李书记强调要做好岗前心理调适。他指出,教师职业的成长不仅依赖于专业技能的精进,更需心理层面的充分准备和支持。
现场师生交流发言
师范生的卓越追求:道德标准与职业理想
李勤书记与同学们探讨了高标准的道德要求和职业理想,期望师范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追求卓越,更要在道德修养上树立榜样。教师应具有大爱,不仅体现在对学生无私的关怀上,更要具备无差别的看待学生的能力。此外,保持职业的理想精神是教师应对教育实践中各种挑战与困难的持续动力。李书记提醒同学们,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可能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情况。但正是这些挑战,构成了教师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育转型:从知识逻辑到情感逻辑
李勤书记还提到,现代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知识逻辑”向“情感逻辑”的深刻转型,学生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取,更应注重教育的内在逻辑——即学习品质与心理参与的过程。他引用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呼吁未来的教师们要深入理解教学关系,并准确区分儿童和学生这两个概念。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作为学生时,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学术知识,更要在情感、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实践指导,也对教育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期望每一位师范生能够不断追求卓越,成为未来教育的中坚力量。
心得感悟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大四师范生,这次的交流会让我意识到,在未来的教育岗位上,我将面对各种挑战与困难,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但正是这些经历,将塑造我更加坚韧不拔的品格,提升我引领团队、推动教育创新的能力。在未来我将以更加成熟的心态,更加扎实的专业技能,踏上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教育之路,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21小教3班 何绅绍
我满怀期待地踏入了这次师范生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会,不仅为我解答了许多关于教师职业的疑惑,更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一职业背后所蕴含的深远意义。这让我意识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在团队中发挥引领作用的能力。
——23小教1班 方晴晴
我满怀好奇地参与了此次交流会,让我深切领悟到教师职业所肩负的责任与面临的挑战。感谢老师热情洋溢地鼓励我们要勇于自信地展示自我,同时着重强调了培养坚韧品质和领导力的重要性。通过此次深入的交流,我内心的信念更加坚定,对未来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也愈发强烈。
——22科教1班 汪梅芳
主讲人介绍
李勤,杭州市学军小学党委书记,浙江省特级教师。兼职担任浙江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培养指导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讲席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卓越师范生实践导师、教育学院就业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