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院长陈永华在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3日 15:08:09 | 访问量:

直面变局,内省不缀

心若纯净,满目阳光

——与2024级毕业生共勉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以及教院全体可爱的同仁们: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满怀喜悦与期待,共同庆祝又一届青年才俊顺利完成学业,即将启航,成为播种知识、启迪心灵的园丁。在此,我谨代表全院师生,向即将步入社会的399名教院的毕业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祝福!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家长朋友们表示真挚的谢意,对四年来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提议,为自己、为家长、为老师热烈鼓掌,这一掌声既是为自己喝彩,也是对家长和老师表达不变的感恩之情。

亲爱的同学们,纵然我们有太多的不舍,但今天终究也是我们所期盼的幸福时刻,或许,昨天还有不少同学对浙外以及浙外教院还有吐槽甚至因为尚有太多不如意而滋生的不满,而此刻在仪式感满满的毕业典礼殿堂,我相信和期盼,你感受到的一定是“心心共相融”的教院文化,体认到的一定是教院老师们的真爱如一,享受到的定是你在教院四年中最美的幸福时光。此刻的你们,也必定是最纯然的你们。

作为教育学院的院长和你们的师长,除了满满的祝福,此刻也代表全体教院老师们上完你们在教院的最后一次大课,在你们走出这清嘉钱塘、苍苍和山前做最后一次的集体谈心,行最后一次共勉。

记得,在2023年10月我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向大家提出了教师是谁、教师为谁、教师该何为这三个原点问题,这些问题不止于教书育人的功利向度,更是教师个人人生丰满的意义追求。我希望我们浙外教院的学生在这里的四年能逐步找回我们多年因过度应试而丢失的思辨,用思辨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也常常在想,作为教师,我们都在感叹我们的学生审辨性思维的缺乏,我们是否需要叩问,我们自己的审辨性思维意识和能力又有多少?都说我们要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自己的学习方式究竟改变了没有?都说在这样的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时代,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坚毅品格以及社会与情感能力,我们自己是否已然具备?不管你们在浙外教院的这四年是否都想过或者多少有点想明白,但他们终究都是你一辈子始终要去追问的问题。只是你的前路可能没有教院老师们时常对你的叨叨絮絮,所谓的谆谆教诲。面对这个似乎越来越不确定的时代,此刻再对大家说更多好为人师式的告诫都是多余的,因为能支撑你不断独自前行的一定是信念,而信念又是何等的珍贵,信念在于你首先要相信思考的力量,相信精神的力量!面对这个纷扰的世界,心灵上的去芜存菁,时刻保持内心的澄明也许才是最重要的。

说实话,因为这样想,今天我究竟该说点什么?我反而变得迟疑起来。其实,我们浙外的校歌里已说的够好,译馆方言,荟萃一堂。奇文郁起,日新万象。但什么样的语言配得上今天此刻属于我们浙外教院的毕业盛典?千言万语无法道尽,三言两语难以表达,我也想到过再次上到“寻语山”去“寻语”,但在寻语山上,每次我都会发出内心的语言需要从外部世界去寻找的诘问,我甚至写过小文,认为“寻语山”这一山名太过矫情。我也曾经在一个还是新冠疫情肆虐时期的清晨,登上寻语山不那么高的山顶写下过“众儒皆散尽,碧空唯成闲,独白再不厌,此刻寻语山”的小诗,确实,寻语山作为学校文化的一种象征之一,带给我们不少的遐想,她究竟象征着什么?我坚信,这将会在你日后的工作经历中慢慢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我无法定义你们是怎么样的一代人,或者你们必将是怎样一代的人,因为你们现在所面临的以及将来更加要面临的时代似乎是一个无法预知甚至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剧变” 或许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表征,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气候变化变得日益异常,通用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凡此等等,让我们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了更切肤的体认,这一切变化正带来了人类认知方式的进一步被改变。很多事物正被重新定义,而经验的作用似乎也在不断弱化,社会变化的规律也变得似乎难以把握起来。

或许我们也可以套用狄更斯的那段话来描述当下这个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每个时代自有每个时代的命题,人类进步的脚步从来都不会停滞。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必须直面于这个时代,努力把握准时代的脉搏。这个世界于你来说不是一个拉风的时代,你直面的是一个异常拉扯的时代,就时代主题而言,战争与和平在拉扯,人的自主性意义与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功能张扬在拉扯,中国社会发展的稳定性特征和不确定因素在拉扯。我们每一个人的鲜活人生将在这一变局中被拉扯,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无奈在拉扯,外部的诱惑与内心的自律在拉扯,甚至我们那份想保持的深沉与似乎必须学会的便捷也在拉扯。

在今天被各种拉扯带来的充满焦虑和压力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为了追逐各种目标而奔波忙碌,我们也在不断地努力学习和工作,但忽略心灵的守护和滋养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马尔库塞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单向度的人》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即人们因社会的单向度化而失去批判性和否定性思维,成为只知道物质享受而丧失了精神追求的单向度的人。在今天的科技社会,依然振聋发聩,今天的社会因信息爆炸所带来了信息过载、个性化推荐技术导致个人的认知固化等现状,使得“单向度的人”依旧存在。如果只有物欲而没有灵魂,只屈从现实而不能批判现实,即纯然地接受现实,盲目地接受现实,将自身完全融入现实。我们将会背道而驰于陶行知先生所言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箴言。

我们该如何面对和走出这个被拉扯的焦虑时代?这已然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直面的问题。在这样的时代,保持人的理性是何等的重要,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用抒情的优美词句讴歌了人性的伟大。"人是何等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越是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越是要找寻和坚守住我们作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和“人是万物之灵”的理性,夯实“思维跃迁”与“自我认知”两大基石,以人性的不变应万变,不断闪烁出人性的光芒,变成独立于自然界“苍茫万景”的苍劲者,在精神性的世界里展现生而为人的高贵与美。向内求是人作为精神性动物的标识,也是强大的标志。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下去的。孔子曾云,“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我相信,随着时光的流逝,你会逐步模糊浙外的很多事很多人,但我更希望,你们心中的那座“寻语山”永远还在,并会变得日益清晰。坚守那份执念,时常唤醒心中的那座山,记住“海纳百川,育桃李芬芳”那份责任,保持住 “志通天下,架五洲桥梁”那份气概。寻语山下的四年,教会你的一定不是向山寻语;寻语山的山名,并不矫情,它反映的是一种历程,它指引的是一种方向。它更有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某种相同隐喻。时常学会与心中那座寻语山对话,进入那份相看两不厌的境界,向内而生,反躬自省,守护住我们内心的那份善良,守心自暖,向阳而生,走向卓越。亚里士多德有一段名言:“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卓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期望让内省成为你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定会助你走向新的卓越,如此,你也定将不负浙外教院学子的盛名。亲爱的同学们,浙外和你们一样很年轻,年轻代表着一种活力,代表着可想可干,代表着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往后的日子,浙外定将与你共成长,你的成长终将成为成就浙外的力量。寻语山,山不高而雅秀,林不密而翠绿,水不深而清澈,树不老而苍劲。寻语山在浙外这片土地上,寻语山更镌刻在你们每位的心中。请记住,那个成长中的浙外,那片心灵镜子的寻语山将会一直关照、抚慰和激励着你。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与我们来说这种修行不仅要渡己,作为一名教师,更有渡人的职责使命所在。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我们的内心如同明镜一样,需要时常擦拭和净化,以保持清澈与澄明,心若燥,浮生皆乱,心若静,举世皆安。澄心静虑,如此,才能做一个有定力的人,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前途漫漫,但一个新的时代终将会到来,终将由你们去创造。希望今天的毕业典礼既是你四年浙外生活的精华浓缩,更是未来生活的一个支点,精神的支点。

衷心祝愿我们亲爱的同学们能始终带着不变的感恩之心,不竭的思辩之力,在知行合一中扬帆启航,不断前行,彰显出浙外教院人博雅通达的学术底蕴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独有气质。希望诸君永远有“我思故我在”的自觉,直面变局,内省不缀,心若纯净,满目阳光,努力做到“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