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西湖区教育系统中青年校级(后备)管理干部素养和实务能力,11月24日至27日,由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承办的杭州市西湖区教育系统中青年校级干部研修班第九次集中培训在杭州举行。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赖爱娥、西湖区教育系统中青年校级(后备)干部研修班负责人何伟强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相关老师以及90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

11月24日上午,研修班全体成员聆听了浙江大学教育系副主任,浙江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盛群力教授《核心素养落地呼唤“新课型”》的报告。盛群力教授提出“教策略越教越开心,越教越聪明;教事实越教越吃力,越教越笨拙。”盛教授在讲座中指出,所有的问题都包含三个要素:已知,目标与解法。为了打开新课型的解法,盛教授带领大家一起分析现有的课型,要学生学会迁移,分析借鉴学习教学目标二维法,通过问题解决模型希望每个老师都能成为课堂上的高手。

11月24日下午,研修班全体成员聆听了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浙外教师发声训练实验室负责人谢铄老师《塑造课堂好声音——教师科学发声训练》的报告。谢老师在分享的过程中,全程没有使用麦克风,用自身实例教授了学员诸多科学的发声技巧与共鸣方法。谢老师从声源系统、呼吸系统与共鸣系统三方面,带领学员了解声带结构,学员们纷纷表示更进一步地知晓了声带小结、声带息肉这些平时耳熟能详却第一次亲眼所见的概念。谢老师将人体的发声系统比作一件乐器,通过呼吸方式的训练和发声的训练,引导大家学呼吸、学发音、学哈欠、学微笑、学共鸣,促进教师科学发声。

11月25日上午,研修班全体成员来到了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文欣校区,开启了为期两天的封闭式党校学习。学员们上午首先聆听了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省舆情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井副教授《把握两个大局推进两个先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报告。王教授用幽默的语言、专业的知识,从解释当前非常热门的“互联网热词”入手,介绍了当今万物互联时代发展的历程,剖析移动智能互联时代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变迁,同时为新时代条件下,运用互联网综合思维加强学校宣传工作提供了思路。

11月25日下午,研修班全体成员聆听了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浙江省委党校领导科学研究所主任王希坤教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领导干部政德修养》的报告。王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政德修养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对干部修养的作用。王教授指出政德修养的核心在于“心”。他引用心学的理论,阐述了政德修养与心智发展的关系,政德修养需要通过正确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欲望和动机,从而调整和提升自己的行为准则。王教授引用传统文化中的内圣外王的理念,阐述了内圣修养与外王修养的重要性。他指出,党员干部在修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内在的道德修养,还要通过外在的行为举止,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综合内外的修养,党员干部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推动社会的发展。

11月25日晚,研修班全体成员观看学习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既列举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11月26日上午,研修班全体成员聆听了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许光教授《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报告。许教授追古溯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鲜活且深刻地解析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百年党史与共同富裕充分融合,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带大家尽览党的卓绝奋斗与光辉历程。聆听许教授的智慧,学习党政前沿理念,体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11月26日下午,研修班全体成员聆听了浙江省委党校政学教研部主任、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方柏华教授《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格局走向与中国外交》的报告。方教授以二十大报告为切入点,向学员们阐述了当今世界正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原因;从乌克兰危机为大家分析了我国当前在此时局中所受到影响;从中美近年来的发展态势及国际环境出发,点明两国正处于十字路口;行在当下,中国应当如何面对,方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策略。作为教育人,唯有看清时局,才能更好的理解国之需要,才能更好的反思当前的教育任务与教育目标,才能明白立足时局扎根教育主阵地的重要性,以更好的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忠党爱国、学识扎实,具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11月27日上午,研修班全体成员来到了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聆听了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骆宏教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对思考》的讲座。骆教授从近期成立的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的五项职责说起,解释了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指出校园心理危机已经变得“常态化”。骆教授认为亲子、师生、生生间的关系型创伤是学生心理健康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讲座最后,骆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杭七院曾经开展的家校医社“低强度心理干预”联合项目,阐释了当前国外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总体流程,指出医教融合,跨学科跨理论地开展“竞争性合作”是未来的趋势。

11月27日下午,研修班全体成员聆听了浙江外国语学院石其乐副教授《AI引领教学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资源制作中的应用》的讲座。石教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分为互联网上半场和互联网下半场。互联网上半场代表的是过去,通常注重技术的使用且技术繁琐、费时,一般人很难掌握。而互联网下半场则基于“生成式AI”,代表的是现在和未来,下半场的技术特点是一键生成,人人都会。我们的教育应该从互联网上半场向互联网下半场转变。理解什么是“生成式AI”后,石教授结合详尽的案例和实操,向老师们形象展示了“生成式AI”已经在文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演示文稿等领域产生的重要运用。

通过本次研修培训,学员们开拓了视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加深了对政德修养、共同富裕、舆情处理、青少年心理健康、新课型与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理解。期待学员们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政策导向,坚定理想信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修炼自身,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