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新生们探索知识,培养学习方法,完善人格品质,为未来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10月17日晚上,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特聘教授、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孙绵涛教授在望C116为377名2023级新生开展始业教育,作题为《大学生在大学究竟学习什么》的主题讲座。

讲座伊始,孙教授询问在座的新生同学“大家来谈一谈,大学生在大学究竟要学习什么呢?”“我要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我觉得要完善自己的人格” “我觉得要规划好自己将来的方向”,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


随后,孙教授从学知识、学方法、学人格三方面作大学学习内容深度讲解。
“学知识”是大学学习的首要内容。关于学什么知识,怎么学知识,如何用知识三个问题,孙教授结合当下时代发展需要和个人经历,向同学们细述人素质结构中的身心素质、知识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以及综合活动素质内涵,指出大学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之外,也要掌握通用知识。

在讲座中,孙绵涛教授提及了学习方法的关键性。他推荐大学期间应读好专业经典和哲学经典,并向同学们具体介绍了“首次强烈印象学习法”、“框架学习法”、“五五循环记忆法”和“六个基本学习法”,通过不同的案例引导新生们在大学期间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留下深刻印象,为此后的学习筑牢基础;同时也强调过程中应注意资料内容全面、了解最新研究与核心重点。

“人活在世上有两件事,一个是做人,一个是做事。”孙教授指出,人格是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结构,即心理人格与行为人格两种。“如何当一名教师”,孙教授谈到,这一段心理人格的认知过程需要经过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拥有坚定意志、广泛的兴趣和稳定的情绪。关于行为人格,孙教授首先指出要听课、读书、研究问题,才能学到属于自己的学问,并且要“坐得住,读得进,想得深,写得出”,以此树立学术人格;以学术人格为基础,逐步过渡到道德人格与政治人格,孙教授希望同学们在大学中,要行得正,坐得住,相互尊重,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

“你一定能够干出你自己想干的事业,一定能够取得你想要的成绩”,在2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孙教授坚持全程站立、倾情讲授;期间孙教授演唱了歌曲《大江南》,获得热烈的掌声。通过本次始业教育大会,新生们更加明确了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和未来目标,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