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西湖区教育系统中青年校级(后备)干部研修班第六次集中培训在北京举行

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8日 12:52:42 | 访问量:

为进一步提升西湖区教育系统中青年校级(后备)管理干部素养和实务能力,7月17日至7月19日,由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承办的杭州市西湖区教育系统中青年校级干部研修班第六次集中培训在北京举行。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赖爱娥、西湖区教育系统中青年校级(后备)干部研修班负责人何伟强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相关老师以及91位学员参加本次培训活动。

7月17日上午,研修班全体成员聆听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党校副校长汪志广教授《“双减”:新时代教育治理的政策导向与实践策略》的报告。汪志广教授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双减”政策不是一般的行业管理规章制度,而是覆盖全国的一项“国策”。“双减”是教育初心的回归,教育生态的重塑,基础教育的革命;“双减”让教育职能从社会回归到学校与家庭;“双减”既是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

7月17日下午,研修班全体成员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薛二勇教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报告。薛教授从教育规律、政策规律出发,剖析教育的发展规律;从时代变化、教育变化出发,揭示教育的未来发展;从教育自身、支撑、认同出发,阐释教育的强国之路。作为教育管理者,要讲政治、懂教育、敢创新、有成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实现2035年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7月18日下午,研修班全体成员聆听了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教授《站在时代背景下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报告。陈教授从五个方面展开讲座,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教育的困惑,又从新时代之“新”谈起,结合近年来国家关于教育方面的重要文件,阐述了教育的未来。陈院长从生动的案例和视频切入,带领大家进入情景式、参与式学习,充分认识当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希望我们青年干部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改造世界观与方法论,在工作中守正创新,勇于担当,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7月18日晚,研修班全体成员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白计明教授《校长的使命角色》的报告。白校长从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角度出发,总结出这几点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一所学校校长的影响,因为校长是学校的价值引导者、教学领导者和组织领导者。最后,白校长与学员们交流了为什么教——价值观培训、教什么——课标和核心概念以及怎么教——课堂互动、教师授课方法,从学习的角度和同学们探讨如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介绍了北师大三附中真实的教育实践。

7月19日上午,研修班进行学员报告。四场观点报告分别是杭州市大禹路小学徐旭倩副校长的《顶层设计·分层践行·项目创新》、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胡挺老师的《组织优化、制度建构、长效落实:让新课标和课程建设落地》、杭州市西溪中学朱巍哲副校长的《理解力·执行力·评价力:关于新课标视域下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一些思考与实践》、杭州市西溪实验学校龙德娜老师的《“新课标”落地与学校行动》。学员报告环节最后由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兼党总支副书记、北京市首批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田树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育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余凯教授进行点评。

7月19日下午,研修班全体成员参观考察了北京市赵登禹学校。北京市赵登禹学校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兼校长、正高级教师徐唯教授为学员作了题为《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学校课程建构》的主题报告。徐校长对赵登禹学校的整体介绍让学员们感知到爱国、求知的属性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活动等逐渐渗透,并从对赵登禹学校课程建设的介绍带领大家走进了赵登禹课堂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徐校长详细介绍了“探访古北口”综合实践课程,“重走长征路”爱国主义主题课程,“小微博物馆”特色课程三个特色课程,以三个具体案例为载体形象生动阐述了课程的筹备、开展、评价、改进。在实践中发挥学校优势,打造精品课程,提升办学品质,是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精品学校的必由之路。

通过此次北京研修之行,学员们开拓了视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加深了对教育强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课标”落地与校长领导力以及课程建设方面等的理解。期待学员们将西湖区经验与北京经验相结合,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政策导向,坚定理想信念,在不断的教育实践、反思、提炼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