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区域教育治理学术攻关研究团队主讲第12期“和声教育沙龙”

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31日 22:06:41 | 访问量:

3月31日下午,区域教育治理学术攻关研究团队三个方向研究综述分享会暨教育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第12期学术沙龙在中心会议室举行。中心主任孙绵涛教授、中心执行主任李春玲教授,教育学院院长何伟强教授、党总支书记姚旻教授及班子成员,数字化教育治理研究所所长马新生教授、教育治理理论与评价研究所所长袁晖光教授、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吕苹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伍宸副教授及团队成员出席,教育学院其他教师线上参会。副院长吴晓主持会议。

会上,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战略重点之一——区域教育治理中三个优先方向,三位嘉宾分享了各自团队的研究进展及研究综述。

其中,“区域教育治理中的政府职能”方向由何伟强教授主讲,研究综述涵盖了区域教育治理的政策研究、各级政府职责与功能研究、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研究、区域教育治理评价研究四个研究领域,主要从研究主题、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类型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现有研究的研究现状及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校长专业化发展与治理能力提升”方向由袁晖光教授主讲,研究综述的主题为“从宏观价值引领走向微观行为规律”,在对学术文献和政策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宏观三层透视(教育管理学科、教育治理、校长专业化发展)与微观四个对象(能力内容构成、自身提升路径、外部提升保障、能力评估评价)两个方面展开分析,陈述研究发展趋势与未来研究方向。

“学校发展与现代治理”方向由陈玉玲副教授主讲,分享了学校发展与现代治理、现代学校发展内在要素的文献综述。在推进学校发展与现代治理方面,应从“依法办学(治校)是现代学校治理的基本要求、自主办学(管理)是现代学校治理的前提和先决条件、监督问责是现代学校治理的保障、多元共治是现代学校治理的核心特征和根本路径”四个方面思考。现代学校发展的内在要素包括教师队伍及成长、课程教学、家校社共育、学校组织文化、教育评价等。

孙绵涛教授对学术分享会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各研究团队以及各位老师在研究综述阶段的辛勤付出,认为本次学术分享会是区域教育治理研究的良好开端。并从内容、形式、成果三个方面对如何开展下步研究提出建议:

内容方面,结合当前研究综述存在的不足,孙教授建议,首先,应全面搜集该领域所有文献(包括历史的现实的、中文的外文的;研究方面与政策法规文献等),重点关注该领域重要的、最新的文献;其次,在分析评价时应明确该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角度,并结合团队和个人四年计划,写出下步具体研究的问题;第三,要加强每个方向的基础理论研究,明确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逻辑,打好下步研究的基础。

形式方面,希望下一步每个研究团队各自开展学术分享活动,之后中心再组织集体分享。

成果方面,每个研究方向要在现有研究综述的基础上进行相应完善,成果在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分享,同时将阶段性研究成果集结成册出版,与业界同仁共享。计划在筹划下学期年度学术会议的基础上,在本学期召开一次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小型学术会议,主题暂定为“区域教育治理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以进一步推动学术攻关研究团的研究,树立区域教育治理研究的学术形象,扩大区域教育治理的研究的学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