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日,我校举行首届“未来教育家”实验班和第六届“国际化卓越教师培养创新实验班”开班典礼。校党委书记宣勇寄语“未来教育家”,党委委员、副校长柴改英出席仪式。



宣勇从教育的中国问题、未来的青年担当和当下的学习任务三个方面寄语“未来教育家”。

他指出,顾明远先生提出的“中国教育的八大悖论”深刻揭示了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教育焦虑甚嚣尘上,我们比以往更加期盼和呼唤“教育家”和“教育精神”。同时,实现教育现代化,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而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治理要率先现代化。教育家代表着社会之良心、教育之良心,教育家办学是时代趋势及必然。社会期盼着教育家办学来解决“教育悖论”。这正是我校创建“未来教育家”实验办的初心和使命。他认为,一名教育家应该具有独特的符合规律的、因地制宜的、与众不同的、系统表达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制度设计、管理行为、教学行为与方法、知识体系重构、教师素养提升、组织再造、文化重塑、关系调适等路径,将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贯彻、检验,并在治理效能、培养质量、特色形成、人民满意等方面取得预期成效。未来教育家不仅是未来的教育家,也应是未来教育的引领着,是未来美好教育的创造者。
他要求,构建面向未来、面向经典、面向世界和面向实践等“四个面向”的培养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其中,面向未来指在适应性和引领性两个向度上应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在“未来教育家”实验班的培养方向中,体现为养成学生关于未来教育发展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综合性思维,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未来学校发展的趋势,了解人工智能在教育当中的发展和应用,对于人工智能给予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能在未来将之合理地运用在重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育当中,同时,结合大数据及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将来的学校教育治理更为高效和人性化。面向经典是指通过经典滋养、厚植教育理念和情怀,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坚持立德树人。在“未来教育家”实验班的培养方向中,体现为倡导学生广读经典、细读经典,使学生具备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涵养,从经典中领悟教育真谛,从名人传记中汲取力量和生命源泉,为教育家型校长的养成奠定思想基础和人文底蕴。面向世界是指通过学习、模仿、追赶、超越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引领教育现代化,达到人类文明领先的状态。“未来教育家”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通过教育治理国际比较、国际理解教育等加餐式课程的研习,使学生逐渐养成在办学理念、课程体系、人员交流、办学模式诸方面的国际化意识,能够与国际对话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持明确的赞同、积极的态度、全球的意识、超越本土的发展方向,并最终内化为所在学校的精神气质,为未来教育家国际领袖气质的养成奠定一定的基础。面向实践是指围绕“领导价值、领导职责和领导环境”三个要素,扎根实践,提升领导力。“未来教育家”实验班将依托于校级学术研究机构——教育治理研究中心,通过区域教育治理研究、校长专业化研究(中小学校长口述史研究)等研究,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区域教育治理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名校长在办学治校中的困境与破局,为学生从思维、理念及行动路径上进一步向“未来教育家”靠拢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在面向实践这一维度上,旨在加强对学生领导力和学习力的培养,系统研习教育实践所需的专业知识,如教育法治与伦理、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及方法、现代学校制度等,提升教育的眼界和格局,为教育家型校长的养成奠定基础。
他希望同学们能理解“未来教育家”“四面向”培养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教师为“志业”,而不只是“职业”;“用纯净的心做专业的事”,努力成长为未来能够引领浙江乃至全国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宣勇为国家教育部教育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咨询专家孙绵涛教授颁发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聘书。孙绵涛对我校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四个面向”的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架构非常严谨深刻,具有普世意义。今后工作中将不负重托,尽己之力建设好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做好学习员、服务员和研究员,把中心办出浙江特色,在中国有一定的影响,在国际上有一定发言权的教育智库和重点教育研究基地,为实验班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

柴改英为首届“未来教育家”实验班和第六届“国际化卓越教师培养创新实验班”实践导师、理论导师、励志导师和班主任颁发聘书。锦绣育才教育集团郜晏中校长代表实践导师致辞,他认为未来教育家要信校、信教、信理、信和、信实,希望同学们要将宣书记的寄语入脑入情入心入行,对未来有信心、有信念,努力成为具有高贵品质的人,成为更美好的人,通过自身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影响未来一代又一代有为的中国青年,进而影响中国,改变世界。

班主任代表周全博士和新生代表施智礼发言。校教务处、人事处和教育学院有关领导,实验班的导师和班主任等参加了会议。


文:屈利君
图: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