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展厅在今年5月揭幕启用,我院两支奔赴“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实践基地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展厅举行了出征仪式。

“这是青年习近平带领村民建设的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复原图,那处窑洞则展现了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村插队时的住处,他每天下地干活回来便在灯下学到深夜。”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礼在展厅里为同学们讲述了《红色足迹连通史今》的微党课,结合展厅中的图文、实物和复原场景,介绍了我校开展“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的初心、做法、成效和社会影响。青年习近平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激发下,教育学院2021届毕业生朱锦鑫即将奔赴西藏那曲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鼓励同学们将学习教育和社会实践相融合,树立与这个时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教育学院建有两个延川县和浦江县“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实践基地,并且学院师生连续多年暑期在当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8小语2班的姚之忆,作为2019年教育精准扶贫延川送教和梁家河精神寻访队成员,向大家分享了她的红色之行感悟。“延安和延川留给我的红色回忆将会是一辈子的财富,我们每一个青年学子理应牢记红色印记、红色故事、红色传承。”

今年即将奔赴“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实践基地的社会实践小分队队长接受了实践旗帜,许下承诺: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展厅,这里庄严又亲切,接过旗帜我们实践队员心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希望我们能把这份精神力量带进小学,让它传播地更远更广。”赴金华浦江杭坪镇的“蒲公英”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小分队队长李雨桐这样说。

参加出征仪式的还有李亦唯老师和30多名新学生党员,他们佩戴上崭新的党徽,举起右手,在党旗下光荣宣誓。

教育学院的实践队员与新党员将会带着更明确的目标和理想信念踏上新征程。
文/杨钧翔
图/徐沁、叶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