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又特殊的假期结束了,5月17日,教育学院19级的同学们也在老师们的盼望中回到了母校的怀抱。终于可以见到久违的同学们,终于可以尝到食堂美味的佳肴,同学们都十分激动。不过,得知同学们即将返校,还有一个“她”——比同学们更加激动。一大早,东和公寓3号楼下有一位老师,手里紧握着一叠印着“大吉大利”字样的红包,等待着同学们的到来。她,就是教育学院19学前1班的班主任冯翠典,得知班里的同学即将返校,她十分激动:“我定了早上4:50的闹钟,唯恐错过任何一位到校的同学!”

一段时间的分别,冯老师把对同学们的想念都写在脸上,藏在红包里,她希望同学们在新的学期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为了把祝福第一时间传递给同学们,在学院提出能够在开学日接待返校学生时,她立刻向学院提出申请,申请担任学生返校的志愿者。

红包里面是什么呢?每个红包里都有三颗棒棒糖,它们不仅表达了冯老师希望同学们具备坚定又柔软的品性的期望,也表达了冯老师对同学们坚强与自律的赞叹之情。除了三支棒棒糖,冯老师还在每个红包里都放了一封亲手写的信,这是给“小宝”们的情书,她想让学前班的同学们知道,在他们向前闯、向前飞的路上,她会一直陪伴在同学们的身边。

担任19学前1班班主任以来,冯翠典老师一直尽心尽力地做好同学们的知心大姐姐、专业领路人。寒假期间,冯老师每天都与同学进行电话交流,询问近况;返校前,她还组织同学们召开了线上返校班会,同学们都感叹常常被冯老师的悉心关护而感动。
是什么支撑着冯翠典老师在百忙之中还坚持做好这些细小的班级工作呢?那便是就是职责与爱。在她心里,做好同学们在学习、思想和生活上的服务工作是她作为班主任和老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她的天然使命和工作职责,她希望能够尽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作为学前教育的老师,冯老师心目中也有对学前专业的毕业生的未来设想——热爱低幼儿童、热爱学前事业、有宽阔视野、有使命担当的有知有行、有知有情的人。她深知,作为老师的她需要对同学们进行言传身教,“我希望你们成为有作为的大学生,我要做的,首先就是爱你们;希望你们成为爱儿童的好老师,我要做的,首先也是爱你们。爱你们,是我的使命和职责。但其次,爱你们又不仅仅是使命、职责和义务。你们像刚盛开的花儿,那么美;你们像刚抽芽的树儿,那么好!你们温暖又有趣,勤奋又精进,你们散发着蓬勃的青春气息和为梦想而努力的光亮,我被你们所吸引、所打动,爱你们,不仅是公共意义上的职责之爱,也是个人意义上的无差别之爱。”

与冯老师相遇是大学的一大幸运,她的循循教诲、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同学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有了家的感觉。
梁馨文上学期在公寓中打水时因开水壶爆炸被烫伤,她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她最信任的班主任——冯老师,冯老师立刻关心地询问了她的情况并安慰她,告诉她“不要怕,一切都会好的,有我在”。第二天,冯老师拎着两篮水果来看望在寝室休息的梁馨文,“当时我心里有一股暖流流过,千言万语表达不出我的感动,心里满是感激和喜悦”。
黄君婷则分享道:“还记得刚入学时,我一开始有些不适应冯老师的‘热情’ ,因为她只要看见我们,笑容就不会从她的脸上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仍旧保持着热情,她的热情也让我们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不那么平平淡淡。她对每个同学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也感动于她在不经意给我们的惊喜。冯老师是我们学前一班当之无愧的女神!”
冯老师从未觉得和同学们交往是繁琐的、无意义的,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个别谈话都让她觉得幸福、开心、充满意义。“我不想教导、束缚你们,我更想启发你们自己的能量,让你们发现自己的力量;更想成为你们最忠诚的倾听者、最耐心的陪伴者、最长久的见证者和最真诚的支持者。”

返校还没多久,冯老师叮嘱同学们: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护的小战士,好好爱护自己,尽量帮助他人;要继续做好坚持学习的小勇士,好好管理自己,珍视学习机会;也继续做好打理生活的小能手,好好锻炼自己,享受生活的乐趣。
图片 | 教育学院
文案 | 冯翠典&徐思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