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上课程教学前的准备情况
1.线上课程建设动员与培训
立足有序高效的线上课程培训,教育学院于2月8日一早给全体教师转发了教发中心关于在线课程建设的通知,强调 “边学边建,边建边培训”的建课、培训方式。
为了推进在线课程建设,教育学院第一时间成立了在线课程建设技术指导群,核心成员为有一定建课经验的王琳璞、陈伟伟、张一帆、冯翠典等几位老师以及超星平台的三位技术人员,还有起组织协调作用的实验中心老师李洁。
2月14日上午9点,教育学院正式召开了超星平台建课培训会议,培训内容主要为:
(1)由高亚兵、王琳璞、吴正阳三位老师结合自己的建课探索介绍各自经验,解答老师们的疑惑;
(2)超星平台的技术人员为老师们介绍平台的功能,同时为老师们在建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情况答疑解惑。
2.在线教学测试及召开教学研讨会
2月26日、27日,学院进行了超星平台及钉钉平台的在线教学测试。测试结束后,以系为单位召开在线教学主题研讨,研讨内容涵盖:每位教师汇报、分享自己在超星平台的授课流程、在钉钉平台(以及腾讯QQ,微信等其他平台)的授课流程、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
教学研讨会梳理了老师们在线课程建设及教学中的好点子,比如针对学生在线学习比较茫然的现实,可以在每节课前事先发布任务,任务的发布以小视频或文档的形式呈现;有些老师在家安装了2米×1米的白板,通过钉钉进行现场直播教学,凸显了在线教学的课堂感。又比如针对速课的局限性,即如果超星平台崩溃,速课无法提取,无法切换到其他平台进行教学时,有老师提出可以打开速课,利用录屏软件进行翻录的方法来突破其局限性。还有老师提出:充分利用超星与钉钉双平台,取长补短,相互补充的在线课程建设与教学的方法,即在钉钉平台进行直播,或以电话会议的方式发起讨论,而学生的书面作业、学习任务等则发布上传至超星平台等等。
在给出好点子的同时,教学研讨会上,不少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困惑,比如除超星之外的其他平台上课应该保存哪些过程性资料?在使用超星群聊功能时,为什么学生名单明明是有的,但进入界面之后,学生回答问题时却看不到学生的名字等等诸如此类。
3.成立在线课程教学应急领导小组
为了保障在线教学顺利开展,教育学院成立了吴卫东院长、高亚兵书记领衔的在线课程教学应急领导小组,同时设立成心漪老师、周洁老师分别为教师应急联系人和学生应急联系人,以协调、配合、推进教学各项工作。
4.对学生的网络情况及在线学习硬件设备开展调研
教育学院设计了学生网络与在线学习硬件设备调查表对所有即将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开展调研。结果显示,所有学生均具备良好的网络状况及相应的硬件设备。学生反馈的信息增强了教育学院实施在线教学的信心。

学生网络状况调查表的部分截图
5.拟建立日报与周报机制
开学第一周准备实行日报制度,每门课程的开设及教学情况每天以系为单位上报一次;第一周结束后实行在线课程教学的周报制。
6.加强学生管理
每个班的副班长负责清点到课学生数,同时上报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协助任课教师做好课堂管理。
二、线上课程建设及教学情况
1.线上课程开设情况
本学期学院按计划开设43门课程,为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学院课程全部实现在线授课。为推进网络教学,学院以系为单位,深入开展不同层面的线上教学学习研讨会;老师们借助钉钉、超星平台、云班课等,采用录播、直播互动、资料导学、短视频观看等形式,通过在线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用心用情地开好每一门课、上好每一个课堂。
2.线上课程建设情况
从开学第一周的调研结合督查来看,在线课程建设中,老师们教学指南、教学大纲的上传率达100%,PPT课件、教学视频、作业的上传率也达到95%以上,老师们的教学准备较为充分。从课程教学来看,95%的课程采用了直播的方式,这说明师生们都偏向于有课堂感的直播的在线教学形式。从与学生的互动角度看,教师在线教学非常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答疑讨论的课程比例达到92%以上。

3.在线教学剪影

孙亚敏老师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与一日生活》

刘庆斌老师的《普通教育学》

周全老师的《教育哲学专题讲座》

张静静老师的《普通教育学》
4.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开课第一周,教师们根据前期准备情况选择了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为了保证线上教学,多数课程同时使用2个及以上平台。据统计,60%的教师选择了超星平台、阿里钉钉平台;27%的教师使用腾讯平台(QQ、微信),同时辅以多种其他平台工具,如中国大学MOOC、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ZOOM等在线教学平台,以实现授课方式的多元化。
5. 学生满意度调查
基于校“教学督查督导工作组”面向全校开学第一周有学习任务的学生发放在线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教育学院共309位学生参与调查,总体而言,同学们对在线授课的适应程度较好、对在线教学整体的满意度较高。
1)学生对于在线教学的适应程度
14.89%的学生非常适应在线教学,32.04%的学生表示适应,42.07%的学生基本适应。具体见图:

2)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整体满意程度
调查显示:16.5%的学生对在线教学非常满意,44.01%的学生表示满意,28.8%的学生认为基本满意。具体见图:

3)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视频、PPT等学习资料)的满意度
29.77%的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非常满意,46.6%的学生表示满意,18.12%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没有学生表示不满意。具体见图:
4)学生对课堂互动效果的满意度
25.57%的学生对课堂互动效果非常满意,46.28%的学生表示满意,19.74%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具体见图:

5)学生对线上学习收获的满意度
21.36%的学生对线上学习收获非常满意,46.28%的学生表示满意,21.36%的学生基本满意。具体见图:

6)学生对教师在线师生互动(教学反馈辅导、答疑、沟通等)的满意度
26.54%的学生对教师线上辅导、答疑、交流情况非常满意,52.1%的学生表示满意,17.15%的学生基本满意。具体见图:

6.教师线上课程建设及教学心得摘录
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效果是开展互动的重要切入点,“三分钟便笺”不仅可以帮助了解学习的知识达成度,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过程性的表征,值得推广。
教育学院院长 吴卫东
关于教师线上课程建设与教学心得:一方面,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为教师的教学提供非常便利的平台,在教师提供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开展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拓展了传统教学的空间,转变了传统教学的范式,应是现代教师不可拒绝的帮手;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和知识共享的大背景下,信息的获得更为容易,好的课程资源也是触手可及,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教师应该在信息化教学范式下发挥的不可或缺的功能是什么,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的特征和条件是什么,这将是不被信息化技术束缚和不被信息化时代抛弃的重要议题。
教育学院学前系主任 冯翠典
借助网络平台的教学提供了一些常规课堂无法实现的可能性。讨论工具,分组工具,练习工具的使用有助于驱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员参与。在线交流的半匿名性(即便实名),似乎更有助于激发学生表达真实的想法。网络平台强大的成绩管理机制能够成为驱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外部驱动力,但是如何在驱动学生学生学习的同时,又避免学生功利化行为的出现还需要多想想办法。与此同时,当海量的作业,发言,讨论,任务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在网络平台上生成之后,缺少助教的现实,可能会是制约在线教育质量提升的掣肘。如何在没有助教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回应学生的在线表达与作业,还得再想想办法,否则学生最初的参与热情恐怕会逐渐消退的。一周下来,感觉系统平台的稳定性比预期的要好一些,虽然其间也遇到了一些bug。
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学系主任 王琳璞
受疫情影响,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逐步适应,备课过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在确定采用速课录播的方式开始,为了优化录制效果,我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完整的脚本撰写,也就是把我要在速课当中讲的每一句话都一一写好。在撰写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这种全面书写不仅有利于自己在录制的时候少NG,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当我们把讲授内容以口语表达的方式完整写一遍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自己授课思路的进一步梳理与提升。我会在书写打磨的过程中愈加清晰,并且会通过书写这种缄默的话语表达不断地重组和完善教学过程的结构组织。
教育学院教育系副系主任 高原
受新冠肺炎的影响,全国大学中小学通过在线教学等方式积极应对,尽可能降低疫情对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本学期我承担了美术师范生普通教育学的课程,作为一个本科教学的新手,又是第一次通过在线的方式开展教学,之前难免有所惶恐。但经过学院的培训和同事的帮助,自己也不断摸索出了在线教学的一些门道。通过两次成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线教学还是有其优势,对于质量是可控的。首先,要严格课堂纪律,比如要求同学们提前签到,提前预习课程相关内容,要求直播上课的时候都要开好视频并随时提问,以保证学生听课的专注度;其次,在线教学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而且在线的方式,交流起来也会更加顺畅,能避免面对面教学时学生的羞涩之情;在此,在线教学需要有高质量的课程作业,比如要求学生课后能够根据课题所学内容去主动思考和实践,高质量地完成课程小论文等任务。总之,教学方式是多元的,无论在线教学也好,课堂面对面教学也好,形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对于教学的管控能力和态度,重要的是能否真正让学生通过课程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教育学院教育系教师伍宸
经过一周的在线教学,我感受到了在线教学相比传统模式的一些优势,比如,学生比以往更加直面自己的漏洞,在线上可以更加直接地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比如学生可以在课后回放视频来帮助自己理解知识点;比如学生可以在更舒适的环境下消化巩固课程内容。在线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也相对更高,比如录播课需要老师反复尝试从而给出一个最好的版本呈现给学生,直播课则需要老师做更充分的准备,不然老师的错误、疏漏会留在视频里被学生反复“温习”。
教育学院小教系教师 张一帆
三、学生的评价及建议
针对复课后,学院学工团队面向我院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情况进行了网络调研,收集到有效问卷178份,经梳理后反馈如下:
1.学生的评价
有87.08%的学生,认为钉钉平台是最便利的学习平台,随后是QQ视频电话,占比48.88%。学生普遍反映不适应速课的授课形式,不能停顿亦不能反复听。同时,学习通视频的用户体验也比较差,如视频中间有没听到的、没听懂的、没记到的就得刷新页面,从头开始看。视频要是短一点,几分钟重新看都没关系。有些视频三十几分钟重新看就有点浪费时间。
最受学生欢迎的授课形式为:直播+自主学习。
针对在网课期间学生是否可以及时联系到老师,学生给予较高的评价,54.49%的学生认为完全可以、44.94%的学生认为基本可以。
针对老师提供的辅导资料、在线辅导情况的满意度,48.88%的同学给出非常满意的评价,同样也有48.88%的同学给与较为满意的评价。2.25%的学生给出比较不满意的评价,理由是:在钉钉里发的资料不能在其他地方打开;电子版材料做笔记太麻烦,希望可以学校把教材退了,自己重新购买教材;来不及记笔记,之后资料过于冗杂;老师和学生之间联系不紧密。
至于学生在网课学习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81.46%的学生认为“使用平台太多,繁琐”,52.25%的学生认为网络拥堵,49.44%的学生认为没有电子教材、学习吃力,48.88%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时间太长影响视力。同时还有学生反馈:更喜欢纸质书;电子教材比起纸质教材,记笔记较为麻烦;上课氛围较少,老师与学生没有融合;没有实体教材,学习吃力;看久了眼睛很酸痛;各种软件太多了;老师和学生之间联系不紧密;没有纸质课本,都是电子课本不好画重点做笔记。
2.学生的建议
(1)多安排一些自主学习的任务;
(2)多使用直播形式而非视频会议形式;
(3)老师在课后可以提供PPT及其他可下载的教学资料,超星上的电子教材看起来较为不方便;
(4)老师尽量使用同一平台,希望可以多使用钉钉,有回播可以重复看;各个学科的平台很难统一,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七零八落,一不小心就会落下一些任务;签到也尽量使用同一平台;
(5)老师们要求讨论、回答时尽量采用打字的方式,在网络状况不好的情况下连麦非常耗费时间;
(6)网课时间应较平时上课时间缩短,建议一半自学一半直播,一直看屏幕眼睛太累了;
3.学生对个别课程的感受
吴正阳老师的《儿童文学作品解读课程》,在上课之前,老师会按例给我们播放几则他带娃的视频,乍一看可能平平无奇,但仔细思索,就会发现这些视频其实是和这门课程环环相扣的,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津津有味地观看视频的同时,学到有关课程的知识,思考一些关于儿童文学的疑问。吴正阳老师的教学是理论加实际的,他的讲课是精彩的,死板的文字也会变成生动的语言与感觉,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学习一定是有效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把这门课程讲“活”了。
——18小语1班
贾随军老师的《数学文化与数学思维》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上课互动性很强。汪潮老师的《小学语文课程论》采取的是“自主学习+在线交流”的形式,老师先告诉学生要回答的问题,然后大家自主看学习资料,在线交流了“语文是什么?”随后,老师进行点评。
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一些同学对于学习资料的寻找存在问题。因为班级课程基本在上午一二节,但不像在学校里,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醒上课,少数同学会有睡过头迟到的现象。某同学反映平台太多,作业上交之类的希望老师可以统一平台。
——17小数1班
对于学生来说,在线教学方便又快捷,不用在路上奔波,还能随时随地观看老师录制的微课、下载老师上传到网上的资料,补充课堂未来得及记录的笔记,及时查漏补缺,能够更好地消化学科理论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老师们备课的用心与耐心。
在线教学通过各种学习软件和课程群为学生和老师的课后讨论提供了便利,搭起了沟通且稳定的桥梁。但是经过这两周的学习,通过班级同学发生的各种情况和自身的感受,我们觉得在线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线上教学无法完全代替线下教学,线下教学能够让师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与沟通,线上教学的教学反馈都会有所延迟;第二,网络卡顿、延迟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师无法掌握课程进度安排,有时候会课程安排内容过多,给学生学习造成压力(英语公共演讲课程是通过我们在课堂上先自主学习网上慕课,而老师大约估计的时间不够学生及时学习完慕课内容回到课堂,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无法看一遍视频就能掌握视频具体内容,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第三,线上教学考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虽然课前会考勤,但是看着直播间不停有人掉线,有人进入房间,给考勤工作也增加了难度。
——17小语1班
经过两周的网课,网络平台的流畅度和稳定情况良好,较少出现卡顿的情况。同学们十分自觉,都提前五到十分钟进入直播间准备上课。每位任课老师都在自己能力最大范围内给到同学们尽可能好的网课体验感。从同学们的反馈来看,总体情况良好,同学们适应得也不错,只是存在一些小问题有待改进。
——17小语2班
学习通的网页版和手机APP版本功能不能对应?比如手机APP里有群组讨论的功能,但是网页上找不到,所以当老师进行群组讨论时,同学们必须要切换到手机。但是老师的速课也同样在学习通的资料里,那么一边手机看速课一边进行群讨论便很不方便,因此必须要两个设备同时进行,这无疑增加了师生的不必要工作。同时学习通经常出现网页版不能进行操作而手机版可以,或者手机版可以进行操作而网页版不可以。学习通是学校指定的网课平台,但同时学习通也存在种种BUG,我们希望相关人员能够修复这些BUG。
大多数老师选择的直播平台是钉钉,但是钉钉直播时,从学生发的互动信息到互动信息显示到教师页面上,是存在延迟的。从而我们在听到老师的问题后,即便立刻回复了,老师那里也要等十秒左右才会显示出。因为延迟的问题,出现老师认为同学们没有积极互动,或者老师在消息显示之前说出答案。希望老师们也能理解网络延迟,稍等片刻,或者说完问题后在群里文字再发一下,文字延迟是比视频延迟要低很多的。相对于面对面互动,文字互动效果是会打一些折扣的,还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理解。
——17英汉班
我希望老师能够采取多样形式和学生互动,比如连麦多个同学互相讨论等,而不单单是提问,这样能督促学生积极学习,相信效果比较好。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开明的环境,让学生去想象去联想去创造,鼓励大家讲出自己的想法,放弃一言堂,一节课要成为思维的碰撞、知识的分享。或者多用任务型教学方法,通过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教师点评的教学环节,来紧紧抓牢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是网上授课,我们无法第一时间拷贝老师的ppt内容进行巩固以及复习,希望老师在一节课结束后能够将ppt上传至课程群里或者学习通内,方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资料。
——18小语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