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8日,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研讨会暨中德合作教师培训项目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我校隆重召开,作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论坛——“可持续发展教育”分论坛在求是和家园小学举行。
校长洪岗、副校长张环宙,国家留学基金委前秘书长刘京辉,环保部宣教中心教育室副主任祝真旭,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主任潘林平,省教育厅师范处调研员李敏强,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邵贝德、项目主管雷诺,山东代表处首席代表米歇尔·克劳斯、项目主任法莉亚·马苏姆,亚太农业与环境教育者学会执行会长西丽·比诺亚、纽伦堡市市长顾问兼纽伦堡RCE主席克里斯汀·布特尼、德国帕绍大学教师教育中心中小学实习局主任汉斯·福克斯、柏林自由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比安卡·谢茉尔,与国内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方面的专家以及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合作伙伴一起参加了论坛。教育学院院长吴卫东主持论坛。



我校德国研究中心成功获得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这是我校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三十年精诚合作的结晶。论坛上,洪岗代表学校聘请刘京辉、汉斯•福克斯为德国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米歇尔•克劳斯为客座教授,邵贝德和雷诺为特聘研究员,并为他们颁发了聘书。
论坛上,洪岗、李敏强、邵贝德与雷诺共同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杭州RCE”揭牌。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绿色浙江、阿里巴巴商学院壹基金(e次方)、青少年宫科技部、青云在线、杭州阿优文化公司、杭州求是教育集团、杭州市学军小学、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杭州萧山高桥小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13家杭州RCE伙伴单位喜获授牌。

张环宙在大会致辞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关系到经济的增长、以及社会的文明程度。可持续发展教育包括 “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置身于可持续发展之中”,以及“教育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等。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在省教育厅、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等部门、机构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承担了“百人千场”专家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对口教育支援新疆阿克苏、青川、延川等项目,以提升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贫穷、边远地区的教育水平,承担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京苏粤浙东部卓越教师高级研修项目,通过培养一批全省各地中小学教育行业的引领者,进而辐射带动提升当地教育水平,将我们的教育置身于可持续发展之中;开展“中德环境教育项目”致力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力和态度,来促进环境、人口、社会等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教育服务于可持续发展。浙江外国语学院,一直走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路上。



随后,祝真旭、李敏强、雷诺分别发表致辞。
祝真旭表示,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关注和加强环境教育。
李敏强强调,环境教育项目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前奏;环境教育项目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环境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雷诺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教师培训和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他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他说,中德合作项目强调教师的培训,可以使教师群体之间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中德合作项目主要是培训教师和学生批判性地分析问题。



论坛上,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四”分作做了两场专题讨论,在场的师生与专家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互动。
比安卡·谢茉尔博士为大家带来了“德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最佳实践案例”的分享。来自杭州求是和家园小学的吴晓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该校参与“中德环境教育项目”的成功经验。
随后,所有与会人员围绕“在行动中学习——水资源保护之儿童参与”“绳韵——学校环境教育的同课异构”“杭州RCE建设论证”等三个专题分组开展了工作坊。

在5月8日的议程中,丁尧清就中国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了专题报告。他主要从历史回顾、理论与实践、挑战和机遇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问题。克里斯汀·布特尼博士为大家呈现了纽伦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况,以垃圾分类、牢记能源、节能警长、生活在纽伦堡的生物、城市冒险、村舍花园、沃尔德湖的水世界为例,说明了纽伦堡正在进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求是(和家园)小学则为大家呈现了一堂改变过度包装、保护环境的课堂。


作者:张静静
摄影:周洁、郑彦颀、汪桔
单位:教育学院